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引导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海淀进校学前教育研修室于5月25日组织了3场联片教研,通过游戏案例的分享与研讨展现出海淀区幼儿园倾听儿童的教育实践,全区360所幼儿园、社办点的375名大班教师和兼职研修员参与研修。
第一、四片区联片教研
教研活动由教研员陈敏倩、张瑞芳共同主持,101所幼儿园、社办点的108名教师参与研修。
教研员张瑞芳和陈敏倩主持
研修现场
围绕“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时间观念”“如何培养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帮助大班幼儿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何培养幼儿倾听及表达能力”等关键问题,教研员带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开展研修。
游戏案例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附设幼儿班教师杨砚凝的案例《向左走、向右走》以“小兵追击”游戏材料为载体,展现了幼儿不断创造游戏、形成方位认知新经验的过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幼儿园教师施萍的案例《感知时间,从清晨第一刻开始》通过来园签到、认识日历、制定一日活动安排等活动,增强了幼儿对时间的感知体验;北京市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教师蔡佳琳的案例《我帮狮子来写信》中幼儿以信传情,前书写兴趣和热情高涨、自然习得多种创意前书写策略;北京市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教师刘天琪的案例《不断升级的听说小盲盒》展现教师运用马赛克方法倾听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对游戏玩法的持续创新的过程。
教师分享游戏案例
专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关永春老师和北京五色土幼儿园园长田玉玲指出:1.案例体现儿童视角,关注幼儿真实想法和遇到的问题,在不断推进的游戏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2.与生活紧密联系,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3.赋权幼儿,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设计,支持的幼儿合作游戏,在富有挑战的游戏中发展入学准备的关键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关永春老师
北京五色土幼儿园 田玉玲园长
互动交流
针对教师提出的“幼儿前书写活动中相关要求”等问题,专家指出学前阶段主要是通过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非正式书写,他们常常是在画字,重点在于积累纸笔互动经验,为小学的正式书写做准备。
互动交流
针对“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写好教育案例”等问题,专家指导教师从案例重点、内容结构及案例价值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互动交流
教研员建议
1.继续关注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2.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特点,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第五、七片区的联片教研
教研活动由教研员张志存、周立莉共同主持,108所幼儿园、社办点113名教师参与研修。
教研员张志存和周立莉主持
研修现场
围绕“如何引导幼儿有计划做事”“如何培养幼儿完成任务能力”等关键问题,教研员带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开展研修。
游戏案例分享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八幼上地园教师张颖、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教师孙叶、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教师王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幼儿园教师韩璐分享了《小小计划书作用大》《我们的游戏故事-小计划大变化》 《大班幼儿计划性培养-以多米诺游戏为例》《聚焦幼儿发展,引导幼儿在区域中游戏中有计划做事》四个游戏案例。
案例呈现了教师支持幼儿尝试制定游戏计划的过程,教师能够尊重并追随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对计划内容进行自主表征,鼓励幼儿坚持执行计划、根据游戏需要灵活调整,培养有序做事、自主完成任务等能力。
教师分享游戏案例
专家点评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幼儿园园长石亦光、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丁一指出:1.案例体现了在幼小衔接工作背景下教师对大班幼儿游戏中主动学习的观察、支持和引导;2.教师能细致分析幼儿已有经验,关注不同游戏需求和不同计划能力的幼儿,给予分层、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3.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幼儿园园长 石亦光
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 丁一
互动交流
在互动环节中老师针对“幼儿自主讨论计划”“幼儿的游戏偏好”等方面提出了实践中困惑问题。专家建议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尊重幼儿意愿;为幼儿做计划提供时间、空间、环境、材料的支持;培养大班幼儿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等等。
教研员建议
1.教师要为幼儿生活、游戏中实施计划的全过程提供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制定合理的计划、独立解决问题、努力完成任务。
2.教师要尊重幼儿对计划的理解,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征。
第二、三、六片区的联片教研
教研活动由教研员赵蕊莉、田彭彭、李程共同主持,151所幼儿园、社办点154名教师参与研修。
教研员赵蕊莉、田彭彭、李程主持
研修现场
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发展幼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如何发展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提升幼儿通过分工、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等关键问题,教研员带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开展研修。
游戏案例分享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七幼沙沟园教师王祎伦的案例《整理大师》展现了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培养自主整理的意识的过程; 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教师李欣悦的案例《大话西游之表演区小剧》展现了幼儿从组建团队、不断解决问题到携手演出的游戏过程;北京的语言大学幼儿园教师郝恒娜的案例《国旗升起来了》体现出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表达猜测,并支持幼儿独立思考、持续探究的过程;中国人民解放军63919部队幼儿园教师丁宁的案例《探秘航天食品》展现出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北京市海淀区太阳幼儿教师黄琪的案例《好玩的动力小车》展现了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和材料调整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游戏故事。
教师分享游戏案例
专家点评
原空直蓝天幼儿园业务园长吴华英、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执行园长余丽指出: 1.教师能够进行持续性观察,关注幼儿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并梳理支持幼儿问题解决的教育策略。 2.活动走出班级、走入家庭、走向社区,充分运用生态资源,不断在真实场景下促生有意义的幼儿学习。 3.教师能够敏锐发现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深入探究。
原空直蓝天幼儿园业务园长 吴华英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执行园长 余丽
互动交流
针对教师提出的如何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的问题,专家建议教师要有不断学习 ,并通过“看”+“想”+“听”的方式学习分析幼儿行为,即“看”孩子的行为过程,“想”孩子行为过程要达成的目的,“听”孩子行为过程中的回答与反馈等。
互动交流
教研员建议
1.教师要避免出现观察价值缺失、目的不明确、观察情景缺失、方法失当等问题,要学会应用科学的工具观察幼儿。2.围绕关键问题思考与梳理,对教师是自我突破与蜕变的过程。在文章梳理的过程中,教师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会更加明晰。活动最后,学前教育研修室李峰副主任鼓励全体教师善于学习、勇于行动、乐于反思,要倾听儿童、向儿童学习,成为儿童成长的观察者、研究者、支持者,在研修中不断突破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拔节成长”的教师。
李峰副主任提出建议
项目背景:2015 年至2022年,学前教育研修室基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现状与问题,以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为目标,建构以实践模型引领、支持性工具指引、区域整体推进机制保障的“三位一体”实践改进支持体系,“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实践”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推广研究成果,学前研修室依托全覆盖教研机制,点面结合、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成果应用。通过开展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大班教师研修,发挥园本教研对解决实践问题的作用,引领教师运用支持性工具观察分析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文:田彭彭 张瑞芳 周立莉 李程
图:孙菲 张治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