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进校学前教育研修室于2022年4—6月开展了“做优秀的骨干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展示活动”,全区387名教师参与了8组70场的线上展示活动,80位市区学前教育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实践展示活动围绕“主题背景下的领域教学创生与实施”和“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实践展示、专家引领、互动研讨等方式,聚焦五大领域与幼儿游戏开展系列研修,覆盖全区396所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所有教师。
第七组教师展示与研修
4月28日至6月16日,95名骨干教师参加展示。海淀进校学前教育研修室教研员田彭彭、陈敏倩组织12场在线研修,6013名成长期教师参与学习。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保教主任杨红、北京语言大学业务园长张新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机关幼儿园保教主任薄乐、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执行园长邓力源及教研员朱玉妹、中国科学院第七幼儿园保教主任王蕾协助主持,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高丽、北京邮电大学幼儿园陈亚波、清华洁华幼儿园刘婧雅、张冰馨、十一晋元幼儿园凌琪帆和褚娟娟,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张晶、中国科学院第一幼儿园武静8位老师协助研修。
研修主持人
8位教师协助研修
参与研修的教师
教师展示
骨干教师能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善于发现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支持幼儿主动探究的情境,及时给予有效支持。教师能尊重、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参与展示的骨干教师
专家点评
12场研修点评指导专家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授高潇怡、中国科学幼儿园总园长王春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王异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研员吕国瑶、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晔和高宏钰博士、中国科学幼儿园教研中心主任吴采红、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执行园长余丽、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园长刘乐琼和骨干教师魏迎迎,北京市海淀区富力桃园幼儿园业务园长张冰钰、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业务园长张伟利、中国科学院第七幼儿园保教主任王蕾、原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副总园长国秀华、原中央军委事务管理总局红星幼儿园五棵松园副园长刘淑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幼儿园业务园长赵思涵。
点评指导专家
专家指导:
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幼儿学习和发展为脉络,注重生成与预成相结合。
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做有准备的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科学素养,重视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研修互动
教研员田彭彭结合研修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邀请吕国瑶、吴采红、高宏钰等专家针对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针对教师提出“如何发展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等问题,专家建议从《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出发,指导教师关注目标整体性,利用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从观察实验、科学思考、表达交流、设计制作等方面促进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能力。
针对“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问题,专家建议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专家互动答疑的问题
总结提炼
教研员田彭彭通过结合12场活动教师表现、专家互动与点评指导内容,提出三点建议:1.主动关注三个过程:个人反思的过程;骨干教师群体共学的过程;区域范围内教师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 2.努力做到三个回归:回归教育的原点;回归幼儿,研究幼儿如何学习,研究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回归常态,提升骨干教师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 3.自觉进行三个对照:基于骨干教师标准,实现从合格-优秀-卓越的专业精进;基于《指南》对照,真正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对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关注幼小衔接,关注幼儿学习的连续性与进阶性。
第八组教师展示与研修
4月27日-6月16日,26名骨干教师参加展示。学前研修室教研员陈敏倩组织了6场在线研修,2115名成长期教师参与学习。区教研员陈敏倩和清华洁华幼儿园教师赵翠翠主持研修,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王玉欣、海军机关幼儿园陈冬芳、清华洁华幼儿园王倩三位教师协助研修。
参与研修的教师
教师展示
骨干教师能够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精神,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反思,呈现了主题背景下的教育活动案例。主题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生成与预成相结合,以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脉络,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推动幼儿经验的持续生长。教学活动从幼儿的真实生活出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经验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参与展示的骨干教师
专家点评
六场研修点评指导专家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潘月娟、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研员廖丽英、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洁华幼儿园业务园长晏红、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晔、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编辑室主任焦艳、《学前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程洁、教育科学出版社学前分社编辑徐杰、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新城幼儿园园长吴艳利、北京市海淀区富力桃园幼儿园园长赵福葵。
点评指导专家
专家指导: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对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骨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领域教学知识。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中,情境和任务设计是关键,应当基于幼儿数学学习路径设计有层次的活动,支持幼儿核心经验的建构。教师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注重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研修互动
教研员陈敏倩结合五场研修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邀请四位专家针对教师开展数学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针对教师提出“如何在生活中开展数学教育”等问题,晏红园长、吴燕利园长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情境设计、数学问题解决、重视经验兴趣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理解数学领域核心经验,抓住生活事件中蕴含的数学教育契机,持幼儿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丰富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专家答疑
针对教师提出的“如何支持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数学学习”等问题,廖丽英老师、赵福葵园长回应:幼儿在数学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集体活动有助于发现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需要通过区域游戏、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家园沟通与合作等其他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个别指导,促进每一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专家互动答疑
总结提炼
教研员陈敏倩通过对六场专家提问和点评指导的梳理,引领骨干教师进一步思考三方面内容:1.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加强研究意识,从儿童表现出发反思课程设计的适宜性,提升教学反思的系统性和层次性。2.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让幼儿在复杂多元的生活情境中积累和丰富数学经验,为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3.关注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生成有思维挑战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效能感。
文、图:田彭彭 陈敏倩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