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名师大讲堂”(第十四期):桑国元教授谈高质量项目式学习
2023-12-04 08:26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已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教育策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以项目式学习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11月23日下午,海淀进校师训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作客“名师大讲堂”(第十四期),为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带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由海淀进校师训部李海刚老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50多名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代表现场参加活动,来自海淀区、经开区以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等对口支援地区的1544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也在线观看了活动直播。 


李海刚老师主持活动


桑国元教授作专题讲座

桑国元教授首先从21世纪大变局和时代要求切入,回顾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养目标,强调了项目式学习对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桑教授从何谓项目式学习、为何要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及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三个方面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解读。他首先梳理了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提法,澄清了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即“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他还提炼出了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六度”特征,即知识度、真实度、实践度、协作度、参与度和感知度。 

随后,桑教授系统梳理了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对项目式学习的表述。他不仅阐述了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还结合具体案例详解了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展示了项目式学习设计、评价与实施三个六要素模型以及实施八步骤,老师们深受启发。在设计层面,桑教授特别强调了任务的展示应当面向任务的需求方,引导学生根据真问题、真需求进行思考。在实施层面,他强调了项目调控意识,指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需要合作制定计划,实时追踪项目进度进行调控,指导学生进行过程探究和完成成果制作,并进行针对过程和针对结果的学习评价。 


研修活动现场

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问题导向,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持续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桑教授认为,在核心素养时代,开展项目式学习是深化新课改之需,是教和学方式的变革之需。简而言之,项目式学习就是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针对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产品。他提出的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四环节、八步骤,为老师们高质量实施项目式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架。最后桑教授通过自行车模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项目式学习的要素和各环节构成,并对当天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 


讲座结束后,桑教授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现场教师的提问,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他建议各位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努力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一起PBL,一起向未来!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学校集体学习桑教授的讲座

近三个小时的专题讲座,不仅有清晰简洁的理论讲解,还有丰富的案例分享,帮助老师们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新与实践。 


背景:“名师大讲堂”是海淀进校师训部面向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特别设立的高端研修活动,属于骨干教师公共课程。该活动从2022年5月开始到现在已成功举办十四期。每月都会邀请一位人文社科、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面向区域内外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高端学术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为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图:孙菲

文:樊凯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