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3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期交流
2023-11-08 11:01

2023年11月3日,海淀进校组织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期交流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陶涛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倩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钟晓琳副教授三位专家指导点评。海淀进校姚守梅校长、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海淀进校教科室教师深度参与了本次中期交流。中期交流会由教科室董伟光老师主持。 


中期交流会现场


董伟光老师主持


中期交流


中期汇报环节,三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代表课题组从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就待突破的重难点问题向专家请教并展开互动交流。3项课题紧密结合教研工作实际,聚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学科过程性评价、道德与法治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导向的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研制了有效的工具标准,并提炼了方法指导策略,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回应了新时代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研员素养提升的新要求。 


课题负责人中期汇报


专家点评指导

陶涛研究员、李倩副教授和钟晓琳副教授三位专家一致认为3项课题具有真研究、重落实、有成效的显著特征。3项课题自立项以来,围绕研究目标做出了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特色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效回应了教育评价改革和教研员专业发展等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专家们对3项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1.凝练研究问题,优化研究设计。仔细梳理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地凝练和整合,并以问题为轴心厘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进展,在不断反思和优化中逐步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拓宽实践场域,丰富研究内涵。进一步拓宽研究实践场域,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区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探索,拓宽研究视野,有效提炼核心要素、挖掘研究特色、形成实践策略与路径,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3.验证实践效果,升级成果价值。持续关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影响,如验证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研教研员研修课程体系实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升级迭代,为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奠定基础。 


陶涛研究员点评指导


李倩副教授点评指导


钟晓琳副教授点评指导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姚守梅校长代表各课题组对三位专家的专业指导表示感谢,专家们的高站位、宽视角帮助我们抓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点,诚挚邀请三位专家在后续的研究中对课题组进行持续跟进的指导。 

同时,姚校长也对各课题组提出了三点希望和建议:强化内涵关联;在研究深度上下功夫,梳理思考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各要素紧密建立关联。关注多元视角;综合考虑教研、教学、评价、决策等多个维度,从多个视角考虑成果的价值意义。重视应用转化;基于现有的扎实研究,继续扩大学科的范围领域,抽提出规律性的策略进行推广,转化为更多人的共识。 


姚守梅校长讲话

中期交流展成效,专家引领助前行。各课题组在中期交流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驻足回首,凝练反思,相互学习,蓄力前行。在专家的引领指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课题组还将在深化研究的过程中持续凝聚团队智慧,促进共同成长,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提升海淀教研的服务品质。


合影留念


文:教科室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