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初专委”)、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主办,KY.COM、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支持,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初专委“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1站)”——走进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在辽宁省沈阳市成功举行。
会议以“集团教研赋能课堂教学提质”为主题,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领导致辞、讲话,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1站)——走进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学科综合实践课展示及研究,“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教师论坛(4)。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同行通过单位集体组织和个人自主参会的方式齐聚云端,共计3万余人线上线下参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徐淀芳;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初专委理事长罗滨;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展规划部主任陈茂旺;初专委名誉理事长李锦韬;初专委副理事长吴甡;初专委副理事长、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繁荣实验中学校长金卫东;初专委副理事长、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初专委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初专委原秘书长张锡华;初专委副秘书长高淑英、伊文领;初专委副秘书长、昆明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杨昆华;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林;沈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董恩武;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沈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市委教科工委副书记孙常福;沈阳市和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德;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副区长李晓萌;沈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巍;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继军;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洋;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副院长(副主任)衣鹏等领导出席会议。
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副区长李晓萌主持第一单元的会议。
李晓萌副区长主持
会议现场
第一单元 领导致辞、讲话
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沈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市委教科工委副书记孙常福在会议上致辞。
孙常福局长致辞
孙常福局长首先向初专委对本次活动筹备给予的专业指导表示诚挚感谢。沈阳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打造幸福教育为主线,以全国“双减”改革试点和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沈阳打造幸福教育的三项举措包括:一是坚持项目引领,筑牢幸福教育新基座;二是坚持优质发展,构建幸福教育新体系;三是聚焦关键领域,打造幸福教育新生态。沈阳教育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幸福教育全面升级的新思路、新方式、新路径。
沈阳市和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德在会议上致辞。
张德区长致辞
张德区长首先代表和平区委、区政府,向关注支持和平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初专委、省市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沈阳市和平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实施全域“幼小初高”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呈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态势。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本次会议必将为和平区深耕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注入源头活水。和平区将聚焦创建“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教育强区”,充分吸收借鉴本次活动的先进教育经验,全面深入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在会议上讲话。
吕玉刚常务副会长讲话
吕玉刚常务副会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工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国教育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的桥梁和纽带,着力服务教育决策,服务一线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初专委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重要分支机构,着力深入研究和探索初中教育规律,面向全国举办了多场学术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学术会议。“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作为其中一项品牌活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反响。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也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集团教研赋能课堂教学提质”,紧扣党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持续用好教研这个法宝,凝聚集团教研合力,引导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切实提高教研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赋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希望沈阳教育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展现典型经验,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初专委理事长罗滨在会议上讲话。
罗滨理事长讲话
罗滨理事长代表初专委对与会领导和教育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初专委通过初中教育校园行为全国的同行搭建学术平台,实现走进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地区。第11站走进的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建校70年来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时俱进,发展创造出宝贵的育人和办学经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实现提质。一是要找到新做法,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要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实现自我超越、突破增长;二是要抓住关键,带动整个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三是要实现教研创新,需要条件的保障和机制的协同,一体化教研提升教师和课堂水平;四是以数字化实现创新,将人工智能和教育、教研结合,让大数据为育人提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初专委将携手全国教育工作者,以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建设使命,在离真实教育最近的地方发力,用育人的实际行动发出响亮的声音。
第二单元
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1站)——走进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
初专委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主持第二单元的会议。
申军红秘书长主持
初专委“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11站)走进了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会上首先播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视频。
学校经验介绍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校校长、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党委书记邓华以“集团教研赋能课堂教学提质”为题分享了初中集团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办学发展的经验策略。
邓华校长做经验分享
1.在“激发潜能,培养生命自觉”的教育思想引领下,集团一校六址,同心戮力,以明德向善、启智践真、创意达美为育人价值追求。2.创新集团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形成雁阵式教研的学习成长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育人、科学研究、教学评价及数字化运用的能力。 3.集团教研体系与机制:(1)创建雁阵式联动教研;(2)以构建智趣课堂为载体;(3)建立雁阵联动三大支撑体系。 4.集团教研特色与成果:(1)在红色育人精神的引领下,坚持“四个尊重”,创建“共融共生、共创共享”的集团教研文化;(2)坚持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注重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 (3)更迭教研价值观念,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开发特色课程,打造幸福教育。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燕以“集团教研零距离对接课堂教学”为题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集团雁阵式联动教学工作。
芦燕校长做经验分享
1.创新雁阵联动教研模式,提高集团教研实效。形成“5D”教研路径,创生雁阵联动效应,甄选联动教研主题。2.零距离转化集团教研成果,打造智趣课堂。(1)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智趣课堂“三动”特点形成;(2)雁阵深度教研促进智趣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3)跨学科联动教研促进智趣课堂综合育人功能实现。3.集团教研支撑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师智慧教与学生深度学,真正让教师“走”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沙龙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副校长于晶主持以“集团教研点亮智趣课堂”为主题的教师沙龙,大家围绕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教师沙龙
总站路校区语文教研组长张林林介绍了“合作+共生”“实作+共讲”“体验+对话”的学科研修模式;八经校区历史教师辛桂艳介绍了“三评三问”备课点评法,“三对三思”历史智趣课堂教学法;八经校区化学教师冯堂骐通过教学案例阐释项目式学习在化学智趣课堂的实践;哈尔滨路校区数学教师王明慧提出“五环探究体验”模式,实现素养提升;北市校区英语教师吕静阐释“4-6-4”模式的课时整合,为“5D”智趣课堂蓄能;长白校区物理教师周烁对物理学科作业提出了“12345”总体模式;长白校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长赵博介绍了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巧妙融入到集团课程教学中的实例,做到德智同进,完成课程思政的雁阵联动。
专家点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徐淀芳结合学校的展示做点评指导。
徐淀芳副会长做点评指导
四点值得借鉴的经验:1.价值引领教研团队建设。以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建设有层次的专业教研团队。2.实践探索提炼教研路径。以“五个做”为思考方式和行动框架凝练“5D”路径,使教研活动能够持续地、规范地、不断有进步地开展。3.问题导向甄选教研主题。聚焦课堂,结合改革导向,针对教师日常教学开展研究,形成教研主题。4.机制保障促进文化自觉。通过一体化的机制,将教研作为一种文化融入教师日常教学。
三点建议:1.教研主题要与时俱进和持续深化;2.教研活动设计要使教师能更加主动、能动、深度参与;3.用数字技术为深度、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支持。
初专委副理事长吴甡结合学校的展示做点评指导。
吴甡副理事长做点评指导
学校的展示既有宏观理念的阐述,又有中观层面的推演和微观层面的剖析,思路清晰、逻辑缜密、顺序详实,具有可操作性,为全国各地的初中学校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1.教研不仅是对“教”的研究,更是对“教”与“学”的研究。一二六中学注重研究学生怎么学,落实教研目标。2.明确教研的意义,教研必须要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开展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基于生活的教研,落实新课标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转变教师的思维,改变教研的氛围。变教研为群研,变参加为参与,教研过程中既要有交流也要有交锋,既要有共鸣也要有争鸣,赋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第三单元 学科综合实践课展示及研究
初专委副秘书长、昆明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杨昆华主持第三单元的会议。
杨昆华副秘书长主持
课堂观摩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数学教师杨婷婷以“智趣课堂:《用数据分析运动与心率的关系》”为主题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学科综合与实践课。
授课现场
本节课运用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法凸显新课标新要求,综合运用数学、体育、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与函数知识的理解,在系统地、综合地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微访谈
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数学教研员杨俊波主持微访谈,辽宁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赵桂芳、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景敏和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数学教师杨婷婷共同参与。
访谈现场
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立足现实生活,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选取活动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基于核心素养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课程思政,使学生理解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单元 “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教师论坛(4)
教师论坛聚焦“教研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主题,上半场由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副院长(副主任)衣鹏主持。
衣鹏副院长主持
教师论坛(上)
KY.COM副校长林秀艳以“集团一体化联合教研的实践探索”为题做经验分享。
林秀艳副校长做主题发言
1.内涵阐释。一体化联研:技术支持下以课例为载体的跨校跨地区教研新样态,旨在打破时空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师集群成长。 2.实践探索。目前已开展了12个系列、40余场联研活动,共有7个学科的双师课堂探索,覆盖集团内9所学校,500余位教师深度参与。 3.经验反思。(1)双循环实践流程:联研实践小循环、研究型实践大循环;(2)三层实践模型:目标层、实践层、保障层;(3)四个关键要素:方案、团队、场景、工具。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部部长李天舟以“义务教育‘筑基提质’项目实践探索”为题做经验分享。
李天舟部长做主题发言
1.主要任务。(1)明确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内容,筑理念之基;(2)规范教学管理基础,筑技能之基;(3)促进基层区域融合,筑智慧之基。2.推动机制。(1)行政+教研,协同推进;(2)科研+培训,合力攻坚;(3)基地+试点,引领带动;(4)实绩+表彰,共育名师。 3.任务明细。(1)服务教师专业成长;(2)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3)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吴燕以“初中特色教研的实践探索”为题做经验分享。
吴燕主任做主题发言
1.创新机制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区域手牵手”形式建立教研联动协同体,促进区域融合,助推教育优质均衡。2.开展主题教研,推进教研转型升级:开展“两聚一落”主题教研建设与实践探索,全面提高育人质量。3.构建研究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模式:重视对区域教研的引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4.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备教学评一体:引领教师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研内涵。5.研制流程框架,推动课堂教学变革。6.深耕作业设计,发挥教研引领作用:统筹规划,创建专区,以赛促研。
专家点评
初专委副理事长、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对教师论坛做点评指导。
郭其俊副理事长做点评指导
三个特点:1.闭环性。论坛的分享有始有终、有因有果、环环相扣。2.品牌性。凸显了品牌的6个要素:品质、品格、品位、辨识度、稳定性和美誉度。3.体系化。体现了体系化的思维、体系化的经验和体系化的表达。
本论坛的分享源自教研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是经过研究、分析和提炼能够解决的真问题,都形成了强有力的重要概念性理解,提升了教研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专委秘书长、KY.COM党委书记申军红对教师论坛做点评指导。
申军红秘书长做点评指导
三位发言人的分享聚焦“双新”育人理念的落实,从技术赋能教研模式的创新、项目促进教研文化的建设、特色学科教研的探索等方面,呈现了高品质的教研。
四点思考:1.教研的初心和使命是研究、指导、服务。研究是基础,指导是方式,服务是目的。专业的研究、专业的指导、专业的服务是我们的价值追求。2.要依据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段和学科、地区的特点,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让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结构化、课程化。3.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研究方式,实现精准教研,指导精准教学。4.全国各地的教研人要协同创新,携手攻坚教研工作转型,探索教研能力提升。
教师论坛(下)
教师论坛下半场由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洋主持。
刘洋副局长主持
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中教科负责人、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春梅以“‘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为题做经验分享。
刘春梅校长做主题发言
1.创新管理,构建三方共理区域教研新机制。采取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条块管理;优化教研员队伍建设。2.协同创新,形成四位一体共同提升新路径。以项目研究聚焦新问题;以学科领域负责制强化教研员的责任担当;以自给自足的教育资源培养有特质的区域教师;以信息化助力教研转型发展。3.精准施策,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区域智慧教研新模式。以项目推进区域大教研,以混合化形成智慧教研,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实施差异化教研,探索跨学段教研。4.科学评价,形成基于数据支撑的新策略。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党委书记傅巍川以“从教学模式创新到教师智慧集群”为题做经验分享。
傅巍川书记做主题发言
1.薪火传承,深耕不辍——学校努力在沿革中赋新。2.因势而为,乘势而上——教育持续在改革中赋能:(1)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实践系统化、简约化;(2)通过课例研修、课题研究、名师名品发挥个性智慧;(3)构建五维深度学习体系,建立智慧教研平台,凝练学科育人的集群智慧;(4)构建作业闭环管理系统、求是育人课程体系、6+N自主德育成长体系。3.团队创生,精准发力——教师沉潜在研修中赋值:(1)构建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系统;(2)实施学术委员会“三三三”团队研训模式。
沈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唐静哲以“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题做经验分享。
唐静哲副校长做主题发言
1.集卓教研,增益赋能。(1)集研以求内容之精准;(2)集思以求过程之精细;(3)集智以求视野之广阔。2.以赛促教,营造生态。赛前:参赛教师积极交流、互相磨课;赛中:展示风采、验校本领;赛后:反思总结、研讨提升,形成教师发展“聚能环”。3.两大工程,铸就卓越。(1)青卓工程:以老带新,加速成长;(2)优卓工程:碰撞火花,突破瓶颈。
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敬威以“聚焦课程育人价值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题做经验分享。
王敬威老师做主题发言
1.围绕“一生四备”环节,提高集体备课效率。(1)备课标:将课标内容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2)备教材: 以大单元教学明确人文主题,落实语文素养;(3)备问题:结合生活情境设置问题;(4)备课例:同课异构,借鉴提升。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1)基础积累活动:书法作品展、诗词大会;(2)阅读鉴赏活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学习拓展活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专家点评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丰对教师论坛做点评指导。
张丰副主任做点评指导
1.校本教研实质是一个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机制。区域教研要以推进校本教研为责任,校本教研要聚焦学校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2.校本教研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突破当前教学困局的一种方向。当今教研的重点应该聚焦学生素养的发展和学科实践的探索。3.校本教研要让教师成为研修主体。其关键是教师研修任务的承载和卷入,让顶层设计得到有效落实。
初专委副理事长、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繁荣实验中学校长金卫东对教师论坛做点评指导。
金卫东副理事长做点评指导
三点体会:1.诠释了和平区教育人的文化自觉,彰显了区域教研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样态。2.展现了和平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区域铸魂强师助推优质均衡的样本。3.呈现了和平区教育教研赋能课堂教育教学的探索。
三点建议:1.精准识变,聚焦有效教研、绿色教研、智慧教研。2.主动谋变,提升教研的新品质,注重理论引领、文化引领、科研引领,建构模式,创新实践。3.因势而变,促进区域教研的新发展。始终把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把构建并完善具有区域特色、充满活力的教研生态或模式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工作指南。
本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实施,推进教研赋能教学提质,具有重要意义。初专委还为沈阳市教育局开展的沈阳教育大讲堂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
初专委将继续走进更多学校,携手更多专家、校长、老师,协力聚智、创新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文:常琨、陈晓月、李佳、张晓、詹鑫、冯娜、杨琦琛、梁月
图:高磊、张苹苹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