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导
课程指导||素养导向下日常生活劳动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五)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
2023-06-06 14:26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推进海淀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2023年6月2日,“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五)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德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主题是“素养导向下日常生活劳动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来自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干部教师代表300余人通过现场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海淀区教委德育科麦振宇副科长、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心莫亚群主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王志强副主任出席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黄琼研究员参会指导。会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领导致辞

麦振宇副科长对参会教师表示欢迎。他强调,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淀,走进育英学校,再次重申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全区教师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把劳动教育做实、做到位。他表示,海淀以“科技+”劳动教育为特色,从顶层设计、师资培养、基地建设、指导体系等多层级建立起海淀劳动教育的“四梁八柱”, 希望各校在区域统筹推进下,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强化素养立意,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劳动教育;重视教师发展,专业赋能劳动教育。 


麦振宇副科长讲话

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心莫亚群主任致辞。她表示,中心承担区域劳动教育规划设计、专项建设、过程指导、质量评估等重要职能。聚焦海淀科技+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中心将携手海淀进校以及全区中小学,持续聚焦科技特色劳动任务群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海淀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把准海淀劳动教育特色,实现劳动教育制度规范化、特色品牌化,共同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做出努力。


莫亚群主任讲话

专题讲座

中国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所黄琼研究员以《日常生活劳动的育人价值与课程设计》为题作专题报告。她首先以问题“为什么要把日常生活劳动作为教育内容”引导大家思考日常生活劳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其次,针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内容,黄老师结合课标要求,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教师要注重项目内容之间的关联,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将多个任务群整合,避免机械分割。最后,黄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向大家详细阐释如何更好发挥日常生活劳动的育人功能,她表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悟简单的事情不简单,要观念引领,引导孩子发现一件件小事背后共同的价值追求,全面关注素养发展;激发热情,引导孩子发现劳动需要,长周期设计,给予足够的实践空间;指导深入,引导孩子寻找最适合的操作方法,循序渐进,理清思路,提高效率;协同育人,引导家长、教师将身边的劳动机会还给学生。 


黄琼研究员作专题讲座


活动现场

案例分享

在本次活动中,北京市十一学校、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学校贯彻落实劳动课标,在日常生活劳动课程上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市十一学校劳动课程首席教师李丹老师以《中学日常生活劳动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为题作分享。她表示,学校通过研究国家、教育部发布相关政策,提高劳动教育站位,全面统筹设计了五类课程群。其中,生活劳动课程以任务的形式开展,包含五大类、十个任务项目,每个任务学习4周,并循环开设。在开好劳动必修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生活劳动校本课程,包括家政课、宿舍生活类课程以及网络微课,在课程难度上持续进阶,学习方式以及课时安排也更为灵活,实现生活劳动课程多场景、多方式,与时俱进。


李丹老师作案例分享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石颖副校长以《让日常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为题作分享。她提到,学校日常生活劳动课程的设计首先是把握三个原则,包括根据不同劳动教育内容,设计不同场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计不同任务;根据育人一体化原则,注重不同年级任务的衔接。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的劳动清单并有效落实。对于日常生活劳动,学校依托学生一日校园生活,以校园小主人任务群、岗位小能手任务群、家庭小帮手任务群为突破口,将劳动指导与经验学习相结合,在岗位实践中巩固劳动技能,以及“链条式”全过程的课程实施和加强家校协作等方式保证劳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石颖副校长作案例分享

项目发布

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海淀区首届劳动课程优秀案例征集评选”项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就项目有关情况做具体解读。她首先就项目背景和大家做说明,强调该项目是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系列政策为依据,依托区级平台搭建,系统总结学校劳动课程推进经验,更好满足学生劳动素养发展要求。本次评选共涉及三类,包括学校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劳动项目设计和劳动周设计案例,并结合具体示例就案例内容要求以及撰写规范和大家做说明。


刘丽丽老师作项目解读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她表示,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劳动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她指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有3个“明确”,包括明确日常生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明确日常生活劳动的问题与痛点;明确劳动教师身上的责任使命。同时,她强调,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以劳动课程设计为关键,把握住5个“有”,包括:有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有梯度进阶的课程内容;有丰富多元的课程形式;有素养导向的评价设计;有亲密的家校合作关系。最后,她希望各校能够充分重视本次项目评审,梳理并提炼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经验,为海淀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贡献智慧。


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讲话

本次论坛为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之一。会议聚焦劳动课程标准,立足日常生活劳动四大任务群的育人要求与实践特征,针对性解决学校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局限与困惑,专业指导教师把握住劳动课程主阵地,有效提升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质量,提高劳动课程育人品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在海淀教委德育科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更好服务全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与品牌。 


部分参会领导教师合影留念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张治

编辑:夏玲玉

课程指导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