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导
课程指导||指向素养发展的服务性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六)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
2023-06-26 17:09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推进海淀“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2023年6月21日,“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六)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德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主题是“指向素养发展的服务性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来自海淀首批、第二批劳动教育实验校、研究校干部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刘婧主任出席活动。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义教劳动课标研制组专家钱旭鸯教授,广州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平教授参会指导。会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以《素养导向下服务性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服务性劳动的育人价值、专业设计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交流。首先,就服务性劳动的育人价值,她表示,要基于课标要求,从服务性劳动的特性、过程以及结果等多元角度把握住其育人价值。包括,服务性劳动要凸显利他、公益、学习性等特点,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学生自我劳动,实施结果要指向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其次,针对服务性劳动的设计,她从目标定位、项目开发和整合发力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出专业指导。最后,围绕服务性劳动规范与优质开展,提出指导性的实施策略。 


刘丽丽老师作专题讲座


活动现场

案例分享

在本次活动中,北京市育英学校、海淀区西苑小学、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学校在落实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大任务群上的思考与探索。 

海淀区西苑小学房世伟主任以《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作分享。他表示,学校形成“五园一馆”志愿服务劳动项目,以“培养能创造幸福的怡美少年”为育人目标,整合周边资源,丰富实践育人途径,积极倡导以德育扬善,以劳育立行,培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助人即助己”的思维品质。具体项目实施分为规划、引导、支撑、评价、回馈5个阶段,学生完整经历理解情境、角色定位、观众受众、激励出口和反思。同时,针对学校志愿服务劳动项目开展的时间安排、安全保障和与时俱进等问题,房主任也进一步交流了学校的思考。


房世伟主任作案例分享

北京育英学校李雪主任以《担当社会责任 厚植家国情怀》为题,分享学校“小学段”劳动职业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她介绍到,该课程是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的一周,为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所开设的校内劳动、职业体验的课程。课程包括教师岗、图书管理员岗、物业维修岗等8个校内劳动实践岗位,学生结合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在“小学段”时间内开展全过程职业体验、全天候跟岗实习,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劳动职业体验,提高劳动技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李雪主任作案例分享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朱庆煊老师聚焦“人工智能书店”项目,分享学校在现代服务业劳动任务群上的设计与实践。他指出,该项目立足劳动课标,积极回应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和学生发展需求,通过让学生给书店搭建人工智能服务系统,在职业体验中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在项目实施中,学生走访书店或图书馆开展调研,了解购书或借书的完整流程以及改进点,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人工智能书店的相关功能并做功能测试与修改。在职业体验中学生完整经历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并深刻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演变,通过创造性劳动,积极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服务他人、社会。


朱庆煊老师作案例分享

专家点评

杭州师范大学钱旭鸯副教授、广州大学任平副教授充分肯定海淀中小学在服务性劳动上的探索实践,并结合案例校发言作针对性点评指导。 

钱旭鸯教授表示,三所案例学校的劳动实践很好彰显了服务性劳动的育人价值。一方面,从劳动项目的价值来看,学校所设计、实践的劳动项目突出劳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让学生与更广阔范围的人、自然等建立联系,感受更为积极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另一方面,从劳动项目的实施来看,劳动项目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充分挖掘在地化的课程资源,同时将专题教育有效渗透其中。针对学校服务性劳动优化发展,钱教授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深化劳动项目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劳动项目的进阶性与连续性的研究;二是突出劳动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力;三是明确劳动课程实践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服务性劳动项目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服务他者、社会。 


钱旭鸯副教授点评指导

任平教授高度评价三所学校在服务性劳动上的探索,认为是非常扎实且卓有实效的。结合学校在劳动项目上的特点,任教授分享德国、荷兰等相关案例给予大家启发,强调劳动项目设计要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同时,任教授也提出优化的方向,包括:服务性劳动项目如何更好彰显学校的办学文化与特色;校内与校外的劳动项目如何有效联结、整合,实现项目与项目间的并列、递进或拓展;如何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与优势,设计不同的服务性劳动项目;如何将各类专业人员纳入项目设计与实施中,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效果。 


任平副教授点评指导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李俊鹏副主任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本次培训是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的第六场。在全区学校协同支持下,系列培训在强化课标引领、促进经验交流、提高育人品质、提升育人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全区教师能够理解内化并积极实践系列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的实际工作,创新开展劳动课程建设。一是提高认识站位,坚持素养立意,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观,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品质贯穿全过程,提高学校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优化课程设计,充分认识到劳动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出、开好并开优劳动必修课;三是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李俊鹏副主任总结讲话

本次论坛为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之一。会议聚焦劳动课程标准,立足服务性劳动两大任务群的育人要求与实践特征,针对性解决学校开展服务性劳动的局限与困惑,专业指导教师把握住劳动课程主阵地,有效提升服务性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课程育人品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在海淀教委德育科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劳动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更好服务全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与品牌。 


部分参会领导教师合影留念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孙菲

编辑:夏玲玉

课程指导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