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进校“青年教研员专业提升系列研修”正式启动
2022-11-07 13:46

2022年10月9日上午,海淀进校“青年教研员专业提升系列研修”正式启动。此次系列研修活动由中学教研室筹划,旨在通过主题聚焦、形式多样、跨学科的研修实现团队、尤其是青年教研团队的共研共进,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适应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教研员专业素养的高要求。 

第一期活动以“教研员听评课的有效反馈”为主题,采用工作坊式研修,包括引导性发言、讨论与展示、点评与期望三个环节。20位青年教研员在中学教研室陈颖、崔琰、田圆三位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工作坊研讨,通过输出式学习和思维的碰撞,在教研员专业发展上共同进步。 


活动现场


崔琰主任主持活动


田圆副主任主持活动

一、引导性发言

姚守梅副校长基于教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听评课的作用与现状,听课的观察角度与内容,评课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引导性发言。 


姚守梅副校长发言

听评课的作用:1.了解现状,发现问题;2.推进改革,改进教学,提升质量;3.促进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发展;4.构建区域教研文化。 

听评课的现状:1. 有高度的价值认同,将听评课作为三级教研的重要方式。 2. 重视制度建设与机制完善,将听评课作为诊断、指导、引领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 3. 有研究引领的意识,将听评课作为传递改革理念、凝炼优秀经验的重要渠道。 4. 能够(超额)完成规定的听课数量,听评课反馈质量不断提升。

听评课的视角与注意事项



二、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环节,青年教研员就以下三个情境中如何开展评课与反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只有课间10分钟的时间,您会如何给教师反馈?2.一位老师上了一节闹心的课,请给出合理的建议。3.您将代表本学科为学校教学干部反馈,反馈的流程应该如何设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质量反馈?

大家一边研讨一边将观点梳理成文字,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和交流,每个人全情投入,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下收获满满。


小组研讨


小组交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研员对听评课的认识,工作坊的三个问题讨论环节分别由陈颖主任、姚守梅副校长和邵文武老师进行点评指导。三位老师结合丰富的教研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与点拨,帮助青年教研员破解了迷思,提高了站位,深化了认识。


陈颖主任点评


姚守梅副校长点评


邵文武老师点评


三、点评与期望

活动最后,海淀进校原副校长陈燕用“有效”“规范”“练内功”三个关键词为此次研修做点评,并对青年教研员提出期望。 


陈燕副校长讲话

有效:教研员听评课的有效性应当由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来认定,他们是评价的主体。要实现有效的听课和评课,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还应当在学科教学上多做文章,帮助教师扬长补短。此外,教研员要能够透过教学现象看到教师对教学思考的长与短,合理归因,与听课的教师建立起长期的沟通。 

规范:教师上课需要备课,教研员去学校调研同样需要“备课”。首先应当用好数据,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等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课与反馈。其次,应当基于已有的了解,做好指导预案或预估方案,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验证和调整自己的预案。 

练内功:教研员自己要有深度、厚度,教研员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引领的准确度和高度。因此,青年教研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学科教学能力;不仅要进行理论层面的学习,还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深入浅出,贴近一线老师。 

2022年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建校五十周年,五十年来,一代代进修人用“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海纳百川、协同创新”的进修精神,擦亮海淀教育这张“金名片”。面向未来,新一代的青年教研员正在向下扎根、努力成长,接好发展的接力棒,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王梦、崔琰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