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国培计划(2022)”综合改革项目开班暨专题培训
2022-11-08 10:50

2022年10月10日,由KY.COM承担的“国培计划(2022)”——综合改革项目“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海淀进校新校区举行开班仪式暨专题培训。这是海淀进校第三次承担“国培计划”综合改革项目。本项目聚焦“基于‘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提升”主题,旨在用新的理念、思路和机制,实现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

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和专家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处长赵静、干部鲁春秀,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李方,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区教委办公室主任赵霞、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海淀进校校长罗滨、副校长林秀艳、校长助理马耀国和刘锌,以及相关部门的干部教师现场参会。来自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和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三个地区的教育局副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教研员、培训者,一线中小学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共50位学员参与线上研修。

开班仪式和专题培训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


会议现场


学员参与线上研修


第一单元 开班仪式

校长致辞

海淀进校校长罗滨代表项目承办方,对三个地区50位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信任、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和区教委的支持以及专家们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海淀进校校长罗滨致辞

罗校长指出,2022年是强师提质、实施“十四五”规划、持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对标实施精准培训的关键一年,也是海淀进校建校五十周年。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我国五级教师研修机构的关键一级。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强教师培训者、教研员队伍,是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发展机构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项目组基于前期调研,整体设计了为期三年的研修课程,通过“1+3协同发展”促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提升。

罗校长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彼此深度连接,建设好四地与本地两种学习共同体;二是两次转换角色,从各地培训者转换为积极参训的学习者,再由学习者转换为主动实践的本地培训者;三是迅速应用实践,产出有效案例、方法,服务好本地教师素养的提升。

方案解读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从项目背景、需求分析、研修主题与目标、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研修成效评估、研修保障与服务等方面整体解读研修方案。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解读研修方案

研修聚焦“基于‘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提升”主题,构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培训者能力提升”和“协同发展与机制创新”三单元十模块的研修课程,整体按照调研诊断、任务驱动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机构互访与跟进指导的实施步骤,采用专题调研、专题讲座、专题工作坊、案例研讨、跟岗实践、机构互访、展示交流等多样化的研修方式,提升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规划与建设能力,提升培训者基于需求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指导一线学校开展高水平校本研修的能力,探索“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发展新模式。

学员发言

内蒙古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辉以“构建教育共同体 聚力教研转型”为题,介绍了在海淀进校的持续帮扶下,所在中心成立两年多以来的教研转型历程。


内蒙古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辉发言

精准定位,理念转型。明确工作职能,确立理念精神,推进教研转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高品质发展。 系统构建,内容转型。构建“1+6+N”教研体系及面向干部、教师与研训员的研修课程体系,丰富资源建设。 创新发展,机制转型。建立多元立体绿色评价机制,研制“3+X”能力图谱、四种评价样态和“双微驱动”科研机制。 

内蒙古科右中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满都拉在发言中对所在中心成立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海淀进校组织实施的专业培训和高端引领表达感谢,并表示将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学习与实践,在专家引领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内蒙古科右中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满都拉发言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李权在发言中对当地的教育基本情况和新成立的中心进行了简要介绍,当地中心成立时间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期待通过本次国培项目的精准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李权发言

专家指导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李方教授对项目进行点评指导。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李方教授点评指导

感受:云端荟萃京华,落实《强师计划》,聚焦专业发展服务系统,共建共创共享,献礼党的二十大。

在教师教育体系的链条中,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本地区教师专业建设的规划管理中枢、资源供给中心、专业工作母机、共享发展平台,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海淀进校承担的“国培计划”综合改革项目,主题精准,针对性强,组建行政、教研、校长和骨干教师多元主体构成的微团队,开展“1+3”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创新实验和探索。相信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下,该项目将对“国培计划”的创新提质升级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增加新内涵。

领导讲话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对海淀进校第三次承担“国培计划”——综合改革项目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三地在线参会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讲话

杜主任指出,海淀进校是海淀教育的高端智库,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为海淀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支持,做出了突出贡献,多项工作示范引领全国。教研员是离学校最近、离老师最近、工作最接地气的专业人员。我在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最敬重的人就是教研员,老师们最欢迎的人就是教研员,教研员的指导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战略性意义。一个地区教育的强弱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强弱直接相关,教研强,则教育强。希望海淀进校以承担本次国培项目为契机,切实帮助困难地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提升专业能力,探索“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发展新模式,为各地提供典型示范和资源支撑,带动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发挥对于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将对本项目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在讲话中强调,“十四五”时期,国培面临新的变革和发展形势,我们要继续把综合改革项目做好,切实发挥好辐射引领作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讲话

第一,示范引领,切实发挥“国培项目”国家队的职责。国培示范项目是教师培训改革的先锋队,希望海淀区和海淀进校承担起重任,为各地开展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样板,建立起一支示范的专业队伍。参训学员也要依托本项目,边研修、边研究,学习海淀区的宝贵经验和成熟模式,践行服务区域教师发展的使命和任务。第二,主动变革,让综合改革项目真正探路子、谋创新。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国培综合改革项目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为,集合战线力量和智慧开展协同改革探索,总结成果,形成模式,为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寻找路径,为地方培训工作注入新的思考和理念,并不断地创新推进。第三,任务导向,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建设。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应当既有视野宽广、研究深入的专业高度,又要有扎根一线、贴合实际的实践深度,在引领助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要更多的像海淀进校这样的教师研修机构,发挥链式带动作用,搭建模式,分享成果,进行典型引领。希望各位学员带着任务研修,充分交流,贡献智慧;跨省域的各机构联合起来,以点带面,赋能区域、省域教师队伍协同发展。

第二单元 专题讲座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李方教授以“落实《强师计划》 深化精准培训——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为题,基于对文件的全方位解读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八项策略。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李方教授做专题讲座

1.教师教育要落实文件精神,牢牢锚定“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要布局谋划、扎实走好先手棋。2.深化精准培训改革,既是挑战又是契机。《强师计划》针对教师培训任务“筑基提质、补短扶弱”的问题导向与实践价值,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3.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八项策略:供需对接与动态调整“清单制”;设计准是前提、实施精是保障、创新提质是根本;学用新课标,在“教学相长”中淬炼、赋能;人工智能支持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完善高质量精准化优质培训供给;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及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加强“校本研修”指导、推进提质升级;发挥“双名工程”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海淀进校校长罗滨以“新时代教师发展机构的新作为”为题做专题讲座。罗校长深入分析教研转型的时代背景,结合海淀进校教研转型的十年探索,全方位阐述“大教研”海淀范式的内涵与路径以及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时代使命。


海淀进校校长罗滨做专题讲座

1.海淀教研转型的十年探索:转型的思路与成果:理念更新、职能机构调整、内容升级、机制创新以及教研能力提升。 2.“大教研”海淀范式内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全要素整合、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多领域服务”的一体化教研支持系统; 路径: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学科教研课程体系、教研联动机制、学科教研基地和教学提质系统。3.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时代使命 基于前期探索和认识,“提升教研能力、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应当成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时代使命,也是本次国培项目的目标指向。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应当明确指导思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同时要做到四个服务,开展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淑英以“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培训需求”为题做专题讲座。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做专题讲座

1.新时代呼唤高质量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颁布了系列化、体系化、结构化和具体化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校情,科学规划,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高质量教育的内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已转向结构升级、内涵式发展,要端正教育的价值取向,升级教育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现教育更公平、更均衡、更优质、更可持续的发展。3.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培训需求:培训是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育人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要关注国家、学校、校长、教学干部、教师各培训需求主体的多维度,准确把握和研究多元化的显性需求、隐性需求,挖掘需求的真实价值,才能走向精准培训。

线上互动交流分享

内蒙古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叶红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中学吴艳艳,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姬仁慧等3名学员代表线上分享研修的感受与收获。她们提到,“培训方案是有温度的,聚焦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支持服务体系;是精细化的,提供了多样化的研修课程和资源。本次培训具有引领性、导向性和精准性,后续要学以致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学校教师培训体系,做好教研与培训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 


三地学员代表线上互动交流分享

研修收获

50位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积极参与,完成研修任务单,记录研修的收获与反思。摘录部分如下:

张荷花 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滨校长的讲座,教研理念的“六大转型”、“5+M+N”研修课程、“大教研”的内涵与路径等,让我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研训方向,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金塔娜 科右中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研训员: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实践力度,也有情感温度,帮助我更新了教研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教研转型的方向和标准,同时让我在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和策略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要领。 

姬仁金 怒江州泸水市教体局教科室主任:通过本次培训,我初步明晰了海淀“大教研”范式的内涵和路径;同时也对“5+M+N”学科教研课程体系有了一定理解。下一步,我们会做实泸水市中小学教师研修需求调研,建设好研修团队;通过立足实际、找准短板,依靠团队力量合力突破并不断提升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后续研修

项目将继续组织实施网络研修和线下集中研修。学员通过研修将构建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共同体,完成三个地区升级迭代版的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方案,以及基于需求的分学科的教师培训课程方案,并进行实践跟进、案例交流、机构互访、总结提升和成果固化,从而实现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规划与建设能力的提升、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提升。


项目背景

“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专门设置了综合改革项目,旨在围绕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培训,示范引领教师培训改革创新。此前,海淀进校曾于2019年和2020年承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应用能力提升”项目,面向全国20个地区的100位教师研修机构的管理者以及语文、数学、化学3个学科的教研员和培训者开展混合式研修,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2022年,海淀进校经申报和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国培计划(2022)”——综合改革项目“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承担单位,这是海淀进校第三次承担“国培计划”综合改革项目。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我国五级教师研修机构的关键一级。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强教师培训者、教研员队伍,是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发展机构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本项目聚焦“基于‘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能力提升”主题,旨在用新的理念、思路和机制,实现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探索“1+X协同发展”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发展新模式。

 

文:谭文明、谢婧、李静、张晓

图:张烨、谢婧、李静、闫梦菲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