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召开了以“跨学科教学融合德育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课例研讨会,主要包括学校负责人致辞、专家微讲座、课例展示与说课、教研员评课、领导讲话等五个环节。会议由地大附中承办。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咏梅,地大附中党总支书记褚春江、德育副校长洪世松,项目组教研员和实验校负责人近50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海淀进校许长明老师主持。
许长明老师主持会议
环节一
洪世松副校长在致辞环节对与会人员致以热烈的欢迎,并介绍地大附中学科德育项目团队的建设情况和开展课例研讨活动的成效。
地大附中洪世松副校长致辞
环节二
在专家讲座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赵章靖博士以“STEM学科活动的育人价值探析”为题,从STEM学科的育人效应、STEM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论探讨、STEM学科的实践操作和关于中国的STEM教育的思考等四个方面阐释STEM学科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
赵章靖博士作讲座
环节三
在课例展示与说课环节,地大附中王倩倩老师首先为大家呈上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会吸水的城市》之“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现场课,学生学习主要围绕四方面的目标展开:1.展示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示意图,描述下渗、径流等过程,说出植物、土壤、湖泊在自然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社会水循环中“取-用-排”等核心要素,交流中体现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反思形成对合作推理的认识。2.将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结合起来形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循环过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3.结合城市水循环图,基于“降水量超过排水量”的认识,在评价量规导引下,小组合作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环节和原因,并基于证据进行自由表达,体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4.在分析城市内涝原因中,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发人类活动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的思考与讨论,增强对城市发展等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解,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课后,王倩倩老师从主题确定、课时教学设计、反思与改进等方面说课。
课堂场景
王倩倩老师说课
环节四
陈咏梅主任在点评环节主要从跨学科教学的着眼点、课程的意义和学习方式的转换等角度评价并积极肯定本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提出进一步注重学生的证据意识的建议。
陈咏梅主任作点评
环节五
在总结阶段,林秀艳副校长引导全体与会人员立足课程育人,从德育目标、德育在教学中的融入情况和德育效果三个维度与项目组成员展开微讨论。林校长从德育目标的科学性、德育融入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德育效果的高效益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海淀进校教研员徐国珍老师发言
海淀进校教研员李静老师发言
一零一中学李杰老师发言
林秀艳副校长作总结性讲话
本次课例研讨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下跨学科融合德育的实践探索,为项目组和实验校成员提供了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中融合德育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有利于教师全面提升育德能力,进一步服务于海淀学子的健康成长。
文:德育室
图:地大附中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