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学科德育||“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召开“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例研讨会
2023-05-24 11:46

2023年5月18日,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召开了“生态文明主题下不同学科融合同一德育要素的实践探究”课例研讨会,会议由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承办。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党总支书记杨福利、课程主任富春媛、项目组教研员和实验校负责人4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海淀进校洪云老师主持。


洪云老师主持会议


活动现场

课例展示与说课环节

郝新怡老师呈现三年级科学课《影响世界的桑蚕》的课堂教学与说课,高雪老师呈现二年级美术课《美丽的植物》的课堂教学与说课。两位老师重点分享了教学理念、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

郝新怡老师的《影响世界的桑蚕》教学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立足课标对学段的要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构建以蚕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养蚕经验、体验缫丝过程、感知养蚕缫丝技术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领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总结规律,发现了科学养蚕的方法,发明的缫丝织物技术更加凸显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国古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郝新怡老师展示《影响世界的桑蚕》课例

高雪老师的《美丽的植物》教学依据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和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立足学科教学,思考单元逻辑,创设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富有美感的、充满自然气息的真实情境,运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探究、艺术欣赏和创作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色彩深浅、渐变的知识,运用色彩简单的搭配组合及色彩渐变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从多学科的角度感知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升艺术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


高雪老师展示《美丽的植物》课例

教研员评课环节

海淀进校科学学科兼职教研员、农大附小袁涛老师点评《影响世界的桑蚕》教学,海淀进校美术学科兼职教研员、清华附小陈虎老师点评《美丽的植物》教学。

袁涛老师在点评中积极肯定郝新怡老师在教学中以蚕为主线,聚焦桑蚕与丝绸的关系、了解专业养蚕的方法、体验从蚕茧到衣服的历程、了解丝绸特性和丝绸之路路线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按照养蚕——蚕丝——丝绸——丝绸之路的逻辑线索,将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和感受生态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袁涛老师点评《影响世界的桑蚕》教学

陈虎老师在点评中主要围绕“充足的美感”“有效的学习任务与支架”和“多学科的融合”三个方面高度评价高雪老师《美丽的植物》的教学。认为学生是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充满自然气息的优美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创作植物养护卡的学习任务和运用取景框等学习支架有效助力学生达成运用渐变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的学习目标;植物养护卡本身体现多学科融合的理念,积极促进学生提升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陈虎老师点评《美丽的植物》教学

领导讲话环节

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的富春媛主任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对学科德育的认识,介绍了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组织开展学科德育的做法与成效,并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学科德育工作。


富春媛主任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进行总结讲话。在讲话之初,林校长邀请三位与会教师发表对两节课的看法,充分肯定三位老师的发言和两位老师的授课,认为两节课设计精心、环节流畅、成效明显,有力地体现“融合”的特点,包括学科知识、能力与德育要素的自然融合、同一节课中不同德育要素的融合和不同学科间共同德育要素的融合,鼓励实验校老师们继续多出精品课例。接着,林校长就深入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意见:一是实施学科德育可以抓住创设真实情境、整合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和注重学习成果输出这几个重点;二是拓宽学科德育的范围,适时抓住课堂上有利的德育时机,切实有效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与会老师发言 


林秀艳副校长作总结性讲话

本次课例研讨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下不同学科融合相同德育要素的实践探究,为项目组成员和实验校老师提供了基于学科逻辑和学习者实际在学科教学中创造性地融合德育要素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有利于教师提升创造性开展学科德育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服务于海淀学子的健康成长。 


文:德育室

图: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