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实验校教学案例和工作总结的分析与反馈
在“对教学案例和工作总结的分析与反馈”环节,德育研究室洪云老师分别从资料收集的整体情况、统计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和整体情况简析三个方面进行交流。洪老师在分析总体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案例重点分享实验校教学案例和工作总结中的亮点,引发与会人员深度思考学科德育的发展方向与实践举措,鼓励实验校间优势互补。

二、新学期工作计划解读
在“新学期工作计划解读”环节,林秀艳副校长着眼于学科德育工作现状,从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建议与要求三个方面对新学期工作做出部署,强调赓续理论研究、提供精准培训和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林秀艳副校长解读新学期工作计划
三、“学科德育课堂观察框架”研讨
在“学科德育课堂观察框架”研讨环节,由六位教研员分别组织所在小组进行研讨,对课堂观察框架(讨论稿)内容进行“增、删、改”,并说明理由。讨论分自主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分享三个步骤。各小组从观察维度、具体指标的确定及表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并借助多屏互动教室,进行了高效而精彩的分享。
小组内交流场景
一零一中学李杰老师代表第一小组发言
人大附中葛晓老师代表第二小组发言
理工附中邓峰老师代表第三小组发言
北外附校章继华老师代表第四小组发言
农科院附小王斯亮老师代表第五小组发言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胡灿老师代表第六小组发言
林秀艳副校长作会议总结
本次工作交流会加强了对学科德育工作的反思、规划与展望。未来,“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将在已有坚实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探索,持续服务于海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背景
2017年5月,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启动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在区教委德育科、基教一科、基教二科等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带领45所实验校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开展学科德育工作。
项目组秉持海淀进校“超前一公里”的思考与研究,“最后一公里”的应用与落实的工作精神,形成工作推进机制:—是建立了合作互助的团队协同机制;二是建立了扎根课堂的实践研究机制;三是建立了分层分类的教师研修机制;四是建立了不断迭代的成果输出机制。经过近6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体系和实践策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