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与教研创新
——海淀进校第五届教科研年会圆满召开
2023-03-27 10:15

2023年3月22日下午,KY.COM召开第五届教科研年会,大会聚焦“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与教研创新”主题,围绕技术赋能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实践和前瞻思考展开了深入交流。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锋教授作主题报告和点评,并全程指导。海淀进校全体研训人员、集团成员校部分干部教师和科研名师工作室成员共130余人参与本次年会。活动由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教科研年会现场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主旨报告

智能时代的数字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以“智能时代的数字教师”为题,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变化,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

一、人工智能改变人类认知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加速迈向“强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增长远超出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认知外包成为必然。通过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外部认知提供信息,内部认知实现意义生成,整体增强人的认知能力。如今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一代,教师要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主动学习,应对变化。

二、智能时代的数字教师

余教授综合介绍了UNESCO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 -CFT) 、中国教师数字素养标准(C.DLT)、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T)、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框架( TPACK )等国际上教师能力结构标准,明确了当下的“数字化教师”是要在智能时代大环境中,愿意接触和了解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能够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开拓型、创新型教师。

三、人工智能促进数字教师发展

余教授介绍了“教学问题的精准诊断、精准改进”“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研修计划”“基于智能诊断的同伴互助”“通过学情分析提高在线教学效果”“育人知识的伴随式增强学习”等具体案例,呈现了人工智能在助力数字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支持高效研修、精准评价、个性化学习、均衡发展等方面。


余胜泉教授作主旨报告

案例分享

基于资源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师训部副主任马萍老师以“基于资源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云资源”选择和应用的实践和思考。源于课题引领下的研究型实践,从线上教学到混合式教学的探索,经历了从“整合资源”到“融合资源”再到“创生资源”三个阶段。资源要有效地融入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拓展、整合优质资源成为教师备课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从使用资源到创生资源,积累优质的校本资源库;技术赋能资源融入课堂,创新学习方式。


马萍副主任分享案例

服务高品质教研的数字化评价探索

评价中心王帅鸣老师以“服务高品质教研的数字化评价探索”为题代表团队分享了关于数字化评价的实践探索和未来展望。评价中心创新性地选择运用了数据采集工具,应用评价分析模型,实现学业数据可视化,通过“全区反馈给思路”“学科教研给方法”“入校交流给建议”等路径,全方位促进数字化评价工作提质。


王帅鸣老师分享案例

技术赋能的一体化联研实践反思

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牛玉玺老师、体育教研员谢娟老师、教科室杨智君老师共同以“技术赋能的一体化联研实践反思”为题,汇报了一体化联研的系列实践和应用反思。杨智君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一体化联研的实践背景,团队自2021年12月至今,共开展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搭建自由交互的联研场景,组建教研员引领下的联研团队,研制明确进阶的联研工具,系统规划并实施联研方案是有效开展一体化联研的关键要素。牛玉玺主任和谢娟老师分别分享了带领小学语文和小学体育学科开展技术赋能的一体化联研和双师课堂的收获,以及如何将联研工具、协同备课、联研模式迁移应用的实践和思考。 


牛玉玺主任、谢娟老师、杨智君老师分享案例

基于平台和空间应用的教研创新

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钟建业作题为“基于平台和空间应用的教研创新”的专题发言。基于平台的混合式研修:海淀进校经历了从学科教研在线研修平台到海淀教研平台两个阶段探索,综合运用平台、资源、教师三个要素,高效开展混合式研修。空间赋能的多元化研修:充分利用新校区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人文空间,实现“三个空间”赋能的教研提质。技术支持下的研修创新:用好沉浸式远程互动教室、XR沉浸式全景仿真演播室等未来研修空间和资源制作空间。


钟建业主任分享案例

专家点评与微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李锋教授充分肯定了海淀进校在技术赋能教学与教研方面做出的深入思考和超前探索,教研员们在资源应用、数字化评价、一体化联研和平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真正体现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真实学习者和虚拟学习者的相互塑造,真实教师和智能教师的融合发展。期待海淀将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与教研落到实处,打造发展学生、服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教研新样态。

随后,李锋教授作题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整合应用”的微讲座,以丰富、鲜活的案例为载体,从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助力学科教学以及人工智能助力学校管理三个方面,为教研员指明了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应用的方法和路径。 

学什么与怎么学:小学生要基于平台,经历数据采集、算法设计、模型优化等过程,重在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生则要明确知道算法是怎么设计、实现和完成的,能够实现算法设计、编程和优化。 整合什么与怎么整合:人工智能在支持英语、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深度的整合与有效的应用;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探索人工智能助力的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 管理什么与如何管理:以大数据为支撑,对教育教学数据和学校管理数据进行管理、整合、分析和利用,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智能时代,教师要引领学生使用符合智慧社会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思考智慧社会中最一般的问题,通过应用智能工具有效开展教学和学习,让智能化创新成为习惯。


李锋教授点评并作微讲座

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感谢了余胜泉和李锋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和点评,以及6位教研员卓有成效的实践反思。第五届教科研年会主题回应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贴近教学与教研日常工作,更为教研员和培训者指明方向,要在原有工作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技术思维,真正实现人机协同。

罗校长提出了三点希望:主动学习,实践探索。教研员是数字化转型中的学习者和亲历者,更是实践者和创新者,不仅要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持续学习,开展教学和教研,还要指导教师使用数字技术组织学习活动,优化教学行为、调控教学进度。 深化研究,示范引领。依托课题和项目深化研究,推进教研平台建设,探索线上线下多场景交互的跨校、跨地区一体化联研模式,强化优质数字的创新应用,实现教与学的深度互动。 开拓创新、变革发展。强化循证思维,基于大数据有效开展精准教学和智慧研修,升级“大教研”海淀范式3.0。 


罗滨校长总结讲话

本届教科研年会紧密关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与教研创新”这一时代命题,展现了海淀进校的使命和担当。高站位的专家引领、高品质的案例分享为海淀教研员们打开了思路,搭建了一个深度思考、启发借鉴的平台。接下来,海淀进校还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持续探索技术赋能的教研创新,形成海淀区数字化教研新生态,持续升级迭代“大教研”海淀范式,高品质服务海淀教育!


文:教科室

图:徐磊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