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舞蹈教学中的转化实施,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推出“践行课程标准,聚焦学业质量,助力教师发展——海淀艺术教研系列行动(舞蹈)”。此次活动将以线上形式,以专家引领、教学反思、教师发展、成果展示等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标准有效落地,为学生舞蹈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22年12月13日上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舞蹈教学研讨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校长陈淑兰,KY.COM校长助理马耀国,舞蹈教研员史渊萍等老师,还有海淀区、经开区中小学舞蹈教师近3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会议议程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德育负责人张琦主持本次活动。张老师围绕“舞蹈情境教学”这一主题,介绍了海淀区舞蹈学科积极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而形成研究成果,旨在引发教师对于《艺术课程标准》落地的实施与探索。
领导致辞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校长陈淑兰为本次活动致辞,陈校长基于美育的要义提出红英教育集团在美育育人实践中的五项主张:一是面向人人,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二是将美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放在课堂,优化美育课堂;三是强调美育要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不同形式的展示平台;四是为艺术教师建立“工作坊”,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五是通过美育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审美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健康、尚学、明理的红英少年的育人目标。
KY.COM校长助理马耀国肯定了本次活动,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三点希望:1.作为海淀艺术系列活动之一,各学科在活动展示中“百花齐放”,全方位多元化呈现出学校课程特色,教师队伍特点、学生发展风采,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得到全体教师的跟进、关注和参与;2.从学生的获得体验角度去深度的挖掘、助力学生成长。《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充实了艺术学科的内容,舞蹈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将沉浸式的培养学生多元发展、实现艺术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3.从学科融合的角度为教师成长服务。舞蹈作为集视觉、听觉等综合性表现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舞蹈学科本身特点的同时,打破并融合其他学科门类的特色,吸收归纳到自身的教学中,充分体现艺术的魅力。
舞蹈教育探究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德育主任张琦进行了“基于人人观的红英小学舞蹈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汇报
张主任以红英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理念为主线,以“人人参与”的价值观为导向,从学校课程、活动实施、主题舞蹈等三方面归纳舞蹈课程体系架构与特点,从而更好的展示每一位学生通过多元化艺术平台的搭建,体会舞蹈的多种形态,寻找属于自己特点的“舞蹈美”,发展舞蹈素养。
课例展示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张成翰老师分享“传统文化视野下舞蹈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五年级综合表演《逛庙会》为例”
张成翰老师将“过年”这个传统节日同舞蹈学科相结合,根据舞蹈学科的特点以及素养导向目标的达成,基于“逛庙会”情境,以综合表演的形式进行了课例的展示。张老师通过学生的学情分析、主题选择、教学方法的反复尝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用身体语言进行生动表达。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姬文煜老师分享“即兴舞蹈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以小学二年级舞蹈课例《我的身体像朵云》为例”
姬文煜老师依据学生特点,依托生活化的情境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将即兴表演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在艺术审美、自我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身体力行的向大家展示如何将生活动作转化为舞蹈动作,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目标。
红英教育集团舞蹈教师风采展示
利用本次教研活动,红英教育集团舞蹈组全体教师为大家带来集体创编的舞蹈作品《心中的阳光》,借助书包这一道具同舞蹈元素相结合,利用环境编舞的手法表达老师们心中对舞蹈、对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专家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为本次教学分享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并依据舞蹈学科特点进行了“以人为本”的专题讲座。
肖教授首先对几位教师的分享给予肯定,从活动的整体设计中真切感受到了艺术教育、舞蹈教育在红英教育集团发展过程中,关注的学生独特性,面向人人进行开发的“人人观”以及学校美育体系构建时的整体性,展现了海淀区教师对舞蹈学科的深入探究以及舞蹈教学方法的丰富性。
讲座中肖教授针对于课堂结构、舞蹈教学的实施给予了具体指导:舞蹈课堂结构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更加开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要求;在德育渗透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舞蹈编舞技能、舞蹈动作语言的融合,将课堂有序的放给学生。同时,作为舞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舞蹈课堂的结果可以开放,但是教学环节的各个指令要非常明确,“有教无类”,将真正的“表达”融入学生的身体语言训练中,从而达到美育育人的终极目标。
教研员讲话
史渊萍老师通过对本次活动环节设计的解读,从新课标的出台、舞蹈课堂的环节落实,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队伍的风采等方面紧紧贴合舞蹈学科发展、基于学科特色创新开展工作,凸显海淀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点,舞蹈要守住美育的本色,打牢美育的底色。
教师感言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崔琳:通过一上午的学习,感谢海淀进修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红英小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领导重视舞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舞蹈团队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关注学科融合,将舞蹈与多样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落实新课标理念,非常值得学习!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彭娇:红英小学的舞蹈老师们组成了一个非常有活力,有能力的团队。每个老师精彩的分享与交流,让我感到他们对舞蹈课独特的理解,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团队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磨出来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创红英特色舞蹈团队。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杨鸽:通过聆听红英教育集团舞蹈学科的发展,我深刻的感受到舞蹈教学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舞蹈背后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意义,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育人目标的设计与体系化的建设,给予学生多元的展示平台。
文:张琦、姬文煜
图:王岵森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