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新书发布暨STEM教育座谈会
——海淀进校建校五十周年系列活动
2022-12-13 11:22

2022年12月9日,“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丛书之一的《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新书发布暨STEM教育座谈会在KY.COM顺利召开。这本书是海淀区在学科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的实践成果,海淀区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成果之一。由海淀进校校长罗滨、陈咏梅副主任担任主编,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张柳老师、张乃新老师及学科教研员团队等共同编著出版。


发布会以线上座谈的形式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助理刘志刚、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项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副校长曹宇红、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殷欢,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副校长姚守梅、中教研主任陈颖、崔琰、创新中心副主任陈咏梅、张柳老师、张乃新老师,李佳老师等参加座谈会,线上近百余名STEM领航学校和种子学校教师参会。会议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主持。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座谈


线上参会的领导、教师


书籍主创团队介绍新书

王素主任指出,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发布的背景下,本书出版具有现实意义。作为跨学科教育,只有在学科教学的主流阵地中才能真正落地STEM教育的课程框架和体系。STEM教育强调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以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完成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学科实践、跨学科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等理念应该进行结合,通过融入STEM教育理念,为学科教学赋能;构建真实情境,链接不同学科,对于学校开展STEM教育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王主任希望海淀区持续探索,为学校提供更多可操作、可参考的内容。


王素主任讲话

陈咏梅副主任作为编著团队代表简要介绍了本书编写情况。海淀区通过选择集成不同学科优秀案例,打磨成STEM案例,便于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学习、改造和创生。本书提炼出适合进行STEM教育的学科内容有3个特征、3种整合方式,并从设计和实施的角度,为教师提供方法和支架。她强调海淀区通过深耕区域教研提升教师STEM教育能力的做法,值得学科教师和教研员借鉴。


陈咏梅副主任讲话

刘志刚副主任认为本书为学科教师在跨学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明确指引,对如何在学科中开展STEM教育,从理论思考到实践落地进行了全面论述,既有案例示范,也有方法和工具。刘主任指出今后STEM教育的探索实践应该体现中国特色,应从学术角度继续进行提炼和深入研究,为中国特色STEM教育开启下一轮新篇章。


刘志刚副主任讲话

殷欢编辑以“编辑看学科教学这本书”为题,分别从作者、书的内容和阅读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殷老师表示书籍延续了海淀进校的专业品质,浓缩了海淀进校的“大教育观”智慧;本书以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引导,通过案例剖析、结合论述,给出解决方案,使得学科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逐渐变得有序;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与作者展开对话,将会引发更多的学术研讨,推动更多教师对学科教学、学科育人、跨学科教学、STEM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


殷欢编辑讲话


新书发布仪式



新书发布

中小学校如何使用新书

郑瑞芳校长代表人大附小全体师生向海淀进校建校50周年表示祝贺。郑校长介绍了学校以STEM课程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堂四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以幼小衔接课程聚焦国家课程,多学科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思维。郑校长表示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跨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开展STEM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研究。


郑瑞芳校长讲话

曹宇红副校长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全体师生向新书发布表示祝贺。曹校长从学校实践STEM教育方面进行了分享,学校参与了海淀区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项目,在区教研指导下,从数学、生物、化学、历史四个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进行了大量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赋能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曹校长表示希望使用这本书更好地指导教师们开展学科教学中的STEM教育。


曹宇红副校长讲话

区域教研如何应用新书

陈颖主任结合教研工作,分享了对STEM教学的思考。陈主任指出,STEM教育能力提升,对于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需求。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关键是“上得来、下得去”,“上得来”是指要让活动真正指向育人目标,要结合具体课程内容,体现素养导向;“下得去”是要把目标真正地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内驱力,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提高跨学科站位视野,要更加深入钻研本学科知识结构和价值内涵。陈主任希望在未来,书籍里的案例可以以点带面,给更多老师收获、启示和参考。


陈颖主任讲话

崔琰主任从区域教研和STEM教育进行关联的视角进行分享。崔主任指出要让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领悟STEM教育内涵,除了学习专家的理论引导,还要有与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内容贴切的STEM教学案例;要在区域教研上加强对教师开展STEM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支持。书中包含丰富的任务设计案例,不仅有学科内知识方法的融合,还有很多跨学科的实践案例,更有背后的思考。这些案例都是一线教师在STEM教学中所急需的支撑性案例。


崔琰主任讲话

姚守梅副校长提到,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和区域教研推进过程中,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综合化、实践化课程的空白,它是集教研智慧和一线教学智慧的结晶,立足学科、体现了跨学科教育特色。内涵丰富的案例以培养适应多样化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者为目标,为区域深入推进学科STEM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姚校长强调,面向未来,需要从教研角度,协同推进,扎实实践,继续围绕STEM教育进一步梳理案例,形成系列精品课程和课程群。研究STEM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和课程教学实施评价能力提升的一般规律、一般性路径和机制,形成共性、稳定的方法论和策略性体系,引领更多教师发展。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凝练形成中国特色的教师STEM教育能力构成、模型和标准。


姚守梅副校长讲话

专家指导

项华教授认为这本书具有时代性和适切性,现代科技的发展赋能了每个人,未来的教师需要链接学校和社会资源以赋能学生;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学科教学需要链接STEM教育,立足学科开展STEM教育。并对科学教育、STEM教育、创客教育和科创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简析,强调以项目式学习赋能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


项华教授做指导

罗滨校长总结

罗滨校长对参与座谈的领导、专家和老师对书籍带来的意义、价值定位和宝贵建议表达感谢。罗校长回顾了海淀区开展STEM教育实践的过程,强调以项目为载体对学科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进行提炼总结是很重要的,成立中心以团队边做边研,更多的教师经历STEM教育的“美好”。罗校长指出STEM教育具有高挑战性,需要教师团队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行动,积极开放的吸纳转化心态,耐得住寂寞的超强毅力,浓厚的兴趣和激情进行实践。


罗滨校长做总结

罗校长以“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为主题进行总结。在“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项目中,海淀区与领航学校和种子学校整体推动,形成了丰富案例,编著、出版《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聚焦在学科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 STEM教育要立足学科做好跨学科整合性学习,赋能教师提升STEM教育能力;教研员要有担当和智慧,能够看见变化和需求,也要看懂变化,立刻行动。 创新人才,重在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重在挑战性学习;学科教学,需要多角度链接赋能;教师研修,需要区校深度联动赋能。 STEM教育要开展群体性大教研,和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边实践、边改进,实现双循环;建立“破立并行,创新升级”机制,让海淀区的STEM教育站在新起点,再出发。

《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是海淀区STEM教育研究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海淀大教研范式中的一个成果。海淀进校作为海淀区4万多名教师的学习中心,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超强的毅力,把学科教学做的更好,助推师生长足发展。


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图:张治、徐磊、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