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以“助力中国教师培训者的专业成长”为宗旨,为培训者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学术平台,共同探索教师培训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路径。协作体连续多年举办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征集,在“2021年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与论文”征集活动中,全国有20份教师培训实践案例被收录进《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2021年度实践案例集》,海淀进校再次入选,这是海淀进校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探索形成的成果。
本次入选案例是《海淀区提升STEM教师专业能力的“众筹共研”研修实践》。
简介
《海淀区提升STEM教师专业能力的“众筹共研”研修实践》案例介绍了我校两年来以“区域STEM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主题的中小学STEM教师研修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STEM教育中课程建设与实施、资源开发与实践、空间设计与使用的主体是教师,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学校STEM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是关键。为此,海淀区提出中小学STEM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众筹共研”研修实践方式,用共研模式打造STEM教师研究共同体、学习共同体,STEM教师既做STEM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研修课程的核心分享者和指导者。
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为依据,基于需求调研、诊断核心问题、确定海淀区STEM教师能力生长点;经过试点实践探索、形成多元分类分层的“众筹共研”研修思路;通过实践拓展、丰富优化“众筹共研”STEM教师研修课程和研修模式。
“众筹共研“STEM教师研修思路
构建了“众筹课程、共研提炼、实践共研”三阶段STEM教师的研修课程:
众筹课程:主题分享•互动交流•专家指导
共研提炼:深度互动•提炼成果•共研学习
实践共研:迁移实践•跟进指导•共研优化
拓展应用“众筹共研”的成果,由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组建同一个STEM课程主题的研修小组,基于学习进阶,进行研讨实践和辐射赋能。
该研修模式凸显案例性、实践性、主体性的特点,将“众筹、共研”贯穿于分层、分类的研修课程中。主题分享,驱动有实践经验的STEM教师进行主动提炼;工作坊研修,提升STEM教师在核心问题的研究探索和专业实施能力;实践共研,促进STEM教师再造提升、反思实践和输出分享。
海淀进校于2016年成立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并于2018年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11个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主要承担海淀区STEM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实践工作,进行各学校STEM课程教学调查研究、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研究,搭建成果交流平台,指导、支持区域内中、小学STEM教育高水平开展。通过区域STEM教师“众筹共研”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在做中学、观中思、行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