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15项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2年度立项课题顺利开题
2022-11-24 11:02

2022年11月16日,海淀进校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集中开题会。会议邀请了10位专家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指导15项课题的开题工作,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北京大学宋亚云副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副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胡玉华教授、张金秀教授、金钊副教授、李燕副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振强老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管光海老师和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马珏老师。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和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马耀国全程参与指导,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集团科研名师工作室部分教师以及海淀进校教科室老师参加了本次开题会。

本次开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下设置2个分会场,线上利用腾讯会议开展,海淀进校教科室杨智君老师和耿雅静老师分别主持会议。








开题会现场


杨智君老师主持


耿雅静老师主持


开题汇报

15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代表课题组,围绕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计划与人员分工、预期成果等方面作开题报告陈述。

第一会场汇报


第二会场汇报


15项课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涉及语文、英语、道法、生物等多个学科,围绕学科与跨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关注区域教育改革关键问题,明确研究问题和思路,以师生发展为落脚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效回应了新时代教学与教研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汇报


专家指导

10位专家对15项课题给予了高度肯定,课题紧扣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指导意义,能够为中小学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起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指导教学的多重功能。本次开题整体呈现六大特点:理论准备充分,研究基础扎实;写作较为规范严谨,条理清晰;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材料详实,言之有物;研究方法得当,实施步骤合理;研究团队阵容强大,分工具体;预期成果丰富,能按时保质完成。同时,专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1.课题研究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研究设计的一致性和逻辑性。2.文献综述撰写要有规范性:要有详实、具体、针对性的综述内容,有效服务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3.研究对象要关注差异性:要关注区域内学校发展的差异性,可选择区域内中等校和薄弱校作为研究对象。4.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行动研究要尤为关注多轮次改进,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处理研究数据。 

专家组经过合议,宣读了反馈意见,同意15项课题顺利开题。


刘宝存教授点评


宋亚云副教授点评


曹培杰副研究员点评


胡玉华教授点评


张金秀教授点评


金钊副教授点评


李燕副教授点评


王振强老师点评


管光海老师点评


马珏老师点评


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首先代表课题组、集团科研名师工作室和教科室的老师们对专家全面深入的指导表示感谢。专家的一致认可让课题组的老师们备受鼓舞,多角度、有深度且个性化的点评指导为高质量推动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

开题是调整目标和思路再出发的关键节点,意味着课题研究真正开始,希望各课题组认真消化专家建议,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完善研究设计、规范文本撰写。同时,希望专家持续指导,专业引领。


林秀艳副校长讲话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马耀国代表课题组老师真诚感谢专家们的高位引领和指导鼓励,充分肯定了各课题组的认真准备和精彩汇报,并用三个关键词对本次开题会做总结:意义:各项课题均回应了真实的教育难题和教师发展需要,有扎实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现实意义很强。支撑:研究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专家、研究团队的共同支持,后续还要从学理研究、实践探索、落地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入研究。期待:期待得到专家持续的跟进指导,期待各项课题研究做细做实,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课堂、服务区域教师发展。


马耀国校长助理讲话

开题明思路,研究促成长。本次开题会为课题组成员们提供了一个和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更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形成了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10位专家为15项课题指明了方向、丰富了内涵、拓宽了视野,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课题负责人会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教研成果,提高工作品质,发展自身专业,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强有力支撑海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合影留念


文:教科室

图:张治、徐磊、杨智君、耿雅静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