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美术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值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特推出“践行课程标准,聚焦学业质量,助力教师发展——海淀艺术教研系列行动”小学美术学科校园美育研讨活动,以此推动基于《艺术课程标准》下的学校艺术教学生态建设,推动课堂教学、社团建设、作业研究,提升美术学业质量,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校美育建设的目的。
2022年10月20日上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小学美术学科研讨活动,海淀区小学美术教师、“海淀–延庆拉手项目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教师、“怀海一体化小学美术工作室”教师、经开区等区县美术教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师生等6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会议由海淀区小学美术教研员、特级教师李雪梅老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老师共同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唐斌副教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马耀国进行了专家点评。
活动议程
研讨交流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本校,周媛媛老师:“成志美育引领,聚焦课标前行”
清华附小把成志教育下的美育主题作为学校的特色主题,串联各学科美育资源的整合与跨学科主题的美术教学研究,帮助学生在学科融合中发现与解决问题,落实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美术能力与审美素养。周媛媛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主题美育教学成果、常态课作业、美术笔记、小课题研究等成果,为大家呈现出学科融合背景下校园美育的新思路、新做法、新呈现。
让我们一起感受清华附小学生们的美术之旅吧!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郭靖文老师:“新课标下的校园美育的思考”
学校围绕“双减”工作、提升学校美术常态教学质量,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作业研究,巧妙将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融入学业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展开充满趣味性的学习,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如闯关游戏、网络答题、挑战PK赛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中关村第一小学,田春娣老师:“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
中关村一小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目标,依托课堂,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学校基于艺术课标积极探究创新美术学习形式,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校园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丰富美术学习形式;以质量监测引导美术学习,愉悦而精准地进行知识梳理,把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放在首位。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李景丽老师:“唯以求美踏实行”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以 “聚焦学业质量提升”为主题,依托学校顶层设计的“华·美”课堂为教学载体,从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以“华·美”社团为课后延伸,全领域发展学生的美术专项特长,增强学生美术审美体验,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校园美育特色活动。
民族小学,傅若乔老师:“根脉相承,匠心铸魂,基于和•融育人体系的非遗工作坊实践研究”
多年来,海淀区民族小学积极探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非遗传承模式校本研究,将学生核心素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深厚土壤,统筹美育资源,不断创新模式,从单一的社团活动到“非遗工作坊”的开展,从碎片化的体验到整体化的课程实施,通过更加富有深度性的学习,沉浸于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学生“大国小工匠”的精神与责任担当,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孙玉芳老师:“依托美术教师创客工作室,打造校园美育空间新生态”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海淀区小学美术教研M课程设立了多个专业学习工作室,孙玉芳老师就是中关村一小田春娣老师主持的“创客工作室”的学员。“创客工作室”不仅引导教师教学中的创新,同时更激励青年教师将创新精神运用于学校美育中。十一一分校利用学校优质美育资源,在展览中融入巧思,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将美术展示与评价结合,探索美术教学评价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转化成文创产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海淀区羊坊店学区管理中心,王迪老师:“小区域教研的美育魅力——海淀区羊坊店学区美术学科教研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为丰富海淀美术教研“5+M+N”课程的“N”课程设计,羊坊店学区申报了海淀区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基地,基地以“小区域”教研为切口,瞄准教师教研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努力打造兼具“课堂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社区资源助力、多层专家引领”四大充满魅力的区域性研究。力争使学科基地成为上下联动、内外打通、横向穿越、研修结合、共享共生的教研整体,帮助每一位教师拓宽视野,交流共享,生发智慧。
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览羊坊店学区美术教研基地研修的风采吧!
专家点评
唐斌,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美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我由衷地感佩海淀小学美术教育的团队在李雪梅老师、杨健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美育教学生态的建设付出的心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
海淀小学美术教育团队的老师们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在探究中,坚持践行课程理念。不同学校的美术老师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对于中华民族艺术精髓逐步领会。老师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海淀小学美术教师大团队勤勉、有创意地专注于美术教育的事业,着力于美术学业质量提升,践行艺术课程标准,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也获得了丰富、有深度的专业成长。
马耀国,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
首先,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唐斌副教授对海淀区美育工作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感谢今天参与分享的老师们辛苦的付出!
本次研讨活动作为海淀艺术学科系列活动之一,全面展示了“学科、学校、学区”三个维度的海淀区美育实践行动。凸显了海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海淀区小学美术的教研工作一直是紧紧贴合美术学科发展、基于学科特色创新开展教研工作,守住了美育的本色,打牢了美育的底色。
随着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新址的投入使用,必将为海淀区美育教育成果的分享搭建更大的舞台。在这里,向所有学校、艺术教师邀约,寄望海淀区的美育人施展才华,与专家们一起规划设计,把海淀区的美育工作推向北京市乃至全国。
教师感想
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美术教师:孟凡如
“践行课程标准,聚焦学业质量,助力教师发展”这样一场盛宴如期而至,听过之后意犹未尽,不禁感叹海淀区小学美术学科将“以美育人”做得如此轰轰烈烈、如此掷地有声、如此让人心潮澎湃。
伙伴们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一个个聪明、巧妙的抓手。老师们依托艺术课程标准,抓住学校的美育课程、项目、课题、工作室、校园文化等方面践行以美育人,巧妙地运用校园艺术馆、楼道等公共空间、美术教室进行美术学习。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美已经渗透到了学生之间,浸润心田,美术课程不仅仅带给孩子们参与感、成就感与价值感,同时也是一个多元的学习、评价平台。孩子们怎能不爱美术课程呢!
延庆区大庄科中心小学:孔令晨
艺术让精神远航,审美让心灵宽广。我很高兴能聆听和学习“践行课程标准,聚焦学业质量,助力教师发展”海淀区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学习了很多名校老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做法,使我学有所获、受益匪浅。
清华附属小学老师分享的以“本”为媒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中关村第一小学田春娣老师分享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美术学习,美术与教科研相结合,令我感受颇深……我深刻体会到了美术教研工作的前瞻性和活动的实效性,希望我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能深耕课堂,潜心教研,让我校的美育工作一路生花。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李明
各个学校的美育案例都很有亮点,内容特别丰富,让我非常的震撼,同时也启发了我的教学思路。特别是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和·融”育人体系的非遗工作坊美育实践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基于《艺术课程标准》,深挖我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贯穿在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树立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同感,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
文图:李雪梅 王迪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