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海淀进校建校五十周年系列高端学术讲座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大讲堂”(第七期)在海淀进校南楼0408教室顺利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为全区5000余名骨干教师带来“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专业发展”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由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王永祥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及师训部全体教师现场聆听了专家讲座。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王永祥主持活动
朱旭东教授做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朱教授提及自己与海淀进校的渊源和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并为海淀进校50周年华诞送上深情祝福,然后围绕“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是什么?”“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关于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朱教授从“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并践行习总书记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以及“认真执行双减政策,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等4个方面入手,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宏观时代背景,重点介绍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梯形结构、“同心圆”概念框架、三级发展指标以及儿童脑发育得以实现的教育路径,清晰阐明了国家命运、学生发展与新时代教师使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于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朱教授首先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入手,分析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内涵与要求。然后,基于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功能,从“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三个维度出发,提出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学习”“教导”三个领域的全专业属性,并言简意赅地分析了“教师学习专业属性的价值”“教师学科专业的构成”和“教师教导专业的特征”,还特别强调伦理课程在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奠基性作用和价值。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朱旭东教授从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教育典籍中,选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言传身教”等5个成语回扣演讲主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哲理以及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让全体听众切身体会到挖掘教育经典、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背景:“名师大讲堂”是海淀进校师训部面向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特别设立的高端研修活动,属于骨干教师公共课程。海淀进校建校五十周年之际,海淀进校师训部将该活动进行了升级和整合,从2022年5月至12月,每月邀请一位人文社科、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面向区域内外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高端学术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为中小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张烨
文:李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