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北京市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京教组发[2020]2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海淀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质量,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于2022年4月7日组织召开“2021-2022学年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学科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这一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工作坊研讨等环节,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是在课程建设层面深入推进“双新”示范区建设和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和探索。论坛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副主任李俊鹏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一、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柯珊老师以“学科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为题做主旨报告。柯老师从学科课程群建设的背景与价值、学科课程群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学科课程群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等三方面梳理了学科课程群“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学科课程群既是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果,也是学校课程整体结构的学科表达,教师在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本校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基于校情、学情、师情,以教研组为单位,系统思考、统筹规划、深入研究、分工合作、点面结合,追求学科课程群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
柯珊老师做主旨报告
二、案例分享
为进一步帮助教师明晰学科课程群建设与优化的实践路径与策略,北航实验学校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分别做案例分享。
北航实验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郝昀铮老师做题为“课程育人-改变世界的化学”报告。郝老师首先阐述了当前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需求,进而明确学校开展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和依据,以及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北航实验学校化学教研组通过搭建学科课程群,明确各层级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及个性成长。在报告中,郝老师还着重介绍了教研组基于学科内容深度研究与分析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教研组将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实践探索。
郝昀铮老师做案例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副校长代翔燕介绍了学校开展学科课程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分享了学校学科课程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框架、建设工具、基本样态以及推进机制。代校长谈到,学校从课程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组建团队、深入研究、持续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改进等系列举措,先锋学科示范引领,其他学科齐头并进,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整体育人质量的关键。
代翔燕副校长做案例分享
张娜老师代表首师附属育新学校语文教研组介绍了“润育”语文学科课程群“长什么样”“怎么建的”。张老师首先阐述了对学校整体育人理念与学科课程目标的深入理解,以及语文学科课程群的结构。张老师以学科教研组研究及实践推进的视角,详细阐释了教研组开展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思路以及推进计划,充分展示了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及智慧结晶。
张娜老师做案例分享
三、工作坊
工作坊环节,聚焦“如何开展学科课程群的建设”,各组深入探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经验与策略。在充分交流基础上,各组分享研讨成果。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教科室、集团办公室的多位教师也参与到各小组研讨中。
小组交流与分享展示
四、领导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首先对参会领导与老师的深度参与、智慧贡献、无私分享表示感谢,并强调开展学科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
理念先行:要提高认识,要有价值认同,要真正意识到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要相信建设学科课程群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研究引领:学科课程群建设,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仅有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够,要深入学科深处,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内容的结构关系等等。要加强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形成合力,才能攻坚克难,把学科课程群建设好。
讲究策略:学科课程群的建设,在实践中,各校要依据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层面为各学科提供基本的路径、策略、工具与推进机制等,为各学科课程群的建设与优化提供“脚手架”。
成果导向: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成果积累与资源建设意识,课程群的建设以系列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基础,坚持成果导向,固化课程资源,提升各类课程的可持续性。
量力而行:各校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稳步、有序、持续地推进,点面结合,逐步实现从“有课”走向“有群”,从规范走向特色与优质。
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讲话
参会全体教师合影
从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到学科课程群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探索。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与各校携手同行,形成研究与实践共同体,聚焦问题,攻克难关,以专业力量更好服务学校课程发展,不断提升海淀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育人质量。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张 烨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