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海淀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劳动课程标准,有效发挥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专业能力,2022年4月21日,“海淀区2022年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一)”顺利开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由海淀区教委德育科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举办,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开展,来自全区254名负责劳动课程的干部教师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论坛。
活动现场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陈文远科长和韩伟副科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出席活动。会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领导致辞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陈文远科长对参会的老师表示欢迎,对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搭建的优质平台以及全区各校在劳动教育上的深入探索与积极实践表示感谢。
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工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要正确理解并有效落实国家、市区级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同时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劳动+教育要在劳动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体验、实践、出力流汗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并能迁移、应用到学习、成长中。劳动教育的突破是科技+劳动学校要将科技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劳动课程主渠道的作用,系统构思、主动实践,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科技有机融合的路径,将海淀劳动教育的特色充分凸显。希望各校深挖劳动教育的根与魂,教育和教学双驱并进,实现学校劳动教育方向清晰、体系完整、有厚度深度,协力将海淀劳动教育做亮、做强、做大。
陈文远科长致辞
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围绕劳动课程建设做主旨报告。她首先从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实践形态切入,强调劳动课程是落实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该通过高质量、结构化的课程设计将学生劳动素养落细、落实。其次,围绕劳动活动、劳动活动课程化以及劳动课程做概念区分,进一步明晰劳动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关键特征。最后,围绕如何从零散的活动变成结构化的课程,她强调要基于课程要素统整设计,加强劳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同时将劳动素养培育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
刘丽丽老师做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辉老师围绕课后服务中的劳动教育实施做主旨报告,从课后服务中的劳动教育和课后服务中劳动教育实施两个方面做交流。他指出,开展丰富多元的劳动课程与活动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的重要举措。课后服务中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同时,围绕课后服务中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与目标、内容与路径以及探索与创新做交流,强调课后服务中的劳动教育要纳入学校整体劳动教育体系中一体化设计,全面落实劳动素养。

案例分享
为发挥优秀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明晰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与实践路径,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和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分别从特色劳动课程建设和学校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做分享交流。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姜冶副主任围绕学校“半亩棉田”特色劳动课程建设与实践做分享。她从“半亩棉田”劳动课程的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学校如何以棉花为载体、以课程为核心,系统落实学生劳动素养的育人路径。她表示,学校劳动课程建设,可以挖掘劳动教育的校本属性,拓展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重视劳动教育的仪式功能,同时,激发劳动教育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姜冶副主任做案例分享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蒲佳音副校长以“劳动滋养 拔节孕穗”为题从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核心思路,劳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践、劳动课程特色与成果等三个方面对学校整体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做详细介绍。她指出,劳动能力是西山学子形象的重要构成,学校以塑造幸福心灵、培养幸福技能、成就幸福人生作为劳动课程建设的价值导向,将学生具备正确劳动价值观及劳动习惯、劳动基础能力和生活技能以及劳动创新作为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价值领航课程群、劳动与生活课程群、未来技术达人项目三类课程群,通过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全面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
蒲佳音副校长做案例分享
工作坊研讨
为帮助学校系统掌握劳动课程建设的关键策略,李俊鹏副主任首先以问题“您对主旨报告和案例分享的印象”引导大家回顾、反思劳动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点,在热烈的研讨与交流后,带领大家完成核心任务“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策略与工作推进思路”,引导全体成员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从项目研究和工作开展两个方面深入研讨,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启发。
工作坊研讨
在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后,与会老师们对学校劳动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优化发展的策略以及后续的工作推进思路形成重要共识。包括,学校劳动教育开展要从散点式的活动走向结构化的设计,结合时代发展、学校发展基础以及特色优势,进一步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同时,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一方面建设形成结构化的劳动课程,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系统培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劳动实践活动的价值,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最终构建形成既有丰富内涵又有广泛外延的校本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工作坊展示分享
劳动课程手册发布与解读
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提升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在海淀教委德育科的指导下,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研制并发布《海淀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手册》,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对手册做解读。
刘丽丽老师对手册定位和各章节做了具体介绍。她表示,手册编写以基于标准、与时俱进、示范引领和操作落地为原则,是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行动指南与操作工具。手册共包含政策解读、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案例和文件汇编四个章节。其中政策解读有10个模块,以操作性解读为主;课程设计与实施部分也包含10个模块,以问题引导和案例说明的方式表达呈现;课程案例部分,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类各提供2个课程案例,并附课程纲要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各校能用好手册,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优化手册。
刘丽丽老师对手册解读
领导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做总结讲话。她以“深刻理解”“精准定位”“研究探索”“系统构建”四个关键词,概括、强调了学校劳动课程建设应该把握的关键要点,与全体参会教师分享交流。
深刻理解:劳动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学校要学政策、学文件、学文献,准确理解劳动课程的定位与价值。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经,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要站在育人目标的高度上理解劳动课程的价值,让我们的学生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精准定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学校要清楚劳动教育的起点,梳理本校劳动教育的全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学校劳动教育的“真”问题,包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师资队伍、资源情况、活动质量等,树立“清零意识”,实现学校劳动教育再发展。
研究探索:学校劳动教育路径与策略学校要以研究的意识和方式寻求劳动教育突破点。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10个任务群,3类劳动中寻找、定位。同时,创新劳动课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保障和考评机制,积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力合作。
系统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面向未来劳动教育发展,希望学校在找准发展基础与定位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点到面,从面到体,最终实现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发展。
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讲话
最后,林秀艳副校长代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对全体与会教师的深度参与和智慧分享表示感谢。她表示,课程指导中心作为区域学校课程发展的研究、指导、服务和推广中心,始终以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为核心工作。课程指导中心将与各校携手同行,以专业力量助力教师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的提升,服务全区各校劳动课程优质创新开展。
线下与会教师合影
本次劳动课程建设论坛是劳动课程标准的落地行动。伴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在海淀教委德育科的指导下,立足我区科技引领型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开展系列化的研讨与培训,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学校劳动课程设置,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加快构建形成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海淀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孙菲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