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海淀进校组织召开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集中开题会。11个课题分两组汇报交流,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改进与评估中心主任杨朝晖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三位专家全程参与指导,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科研名师工作室成员、海淀进校教科室教师共3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深度互动。本次开题会由海淀进校教科室董伟光和杨智君老师主持。
开题会现场
董伟光老师主持
杨智君老师主持
开题汇报
11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代表课题组,围绕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和预期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做开题报告陈述。11项课题聚焦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回应“双减”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质、教研提质、作业提质的新要求,以课题为载体从多维度、多领域开展先行探索和创新实践。
课题负责人汇报开题
专家点评指导
三位专家对本次论证的11项课题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开题内容提出了专业且个性化的点评。专家一致认为11项选题均与国家政策、实践需要、自身工作密切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三位专家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创新且明确的课题题目。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要更加清楚地体现在课题题目中,题目要精简无赘述。专业且详实的文献综述。综述要回应研究目标和内容,从“罗列”走向“梳理”、从“散点”走向“系统”。具体可操作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更清楚、聚焦、可测量,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可落地,研究内容的各部分之间要有关联,充分考虑学科特色和研究特色。适切有效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来选择适切的研究方法;11项课题多用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严谨科学的研究工具是保证有效应用此类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一。关注研究的一体化设计。要以研究内容为核心,关注研究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杨朝晖教授点评指导
高淑英校长点评指导
林秀艳副校长点评指导
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首先代表课题组老师感谢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并充分肯定课题组开题前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同时,林校长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11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会,也是以11项课题为载体的研讨会,并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在专家的指导之下,各课题组修改研究设计,题目再斟酌,问题再聚焦,以研究目标和内容为核心,体现所有研究要素内在逻辑和外在表达的一致性和自洽性。
第二,希望课题负责人借助研究,提升相应教研工作的品质和效果。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并反哺实践。
第三,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建团队、带团队的过程,在研究中促进资源共建,智慧共享、协同发展。
林秀艳副校长讲话
本次开题会持续了6个多小时,满满一整天的学术大餐,既是一场智慧碰撞的研讨会,也是一次教研员科研素养提升的专题培训会。参与学习交流的课题负责人纷纷表示:同伴的精彩分享、专家的高位引领,帮助大家理清了研究思路,对于如何做课题也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对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也更有信心了。做好开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各课题组将以此为起点,持续细化研究问题,深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设计,在研究中提升教研工作品质,更好地服务海淀师生。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