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名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召开学科组工作研讨会
2022-01-20 10:53

2021年是海淀区第五期骨干教师导师制研修的第二年,按照“三维六阶”课程体系的研修安排,这一年的研修目标指向提升学员的教学素养和学科育人能力,通过通识必选课程中的教学研讨与展示、在线国际研修,学科限选课程中的学科沙龙、主题论坛、实践活动,个性化自选课程中的团队备课、研课,促进学员关注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基于课堂开展教学深度研讨,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并通过系列研修活动的逐步推进,在2022年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


为回顾、总结和反思2021年工作,交流、规划和研讨2022年“学术成果年”活动,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于2022年1月11日,组织召开了学科组工作研讨会。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左滨科长、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名师工作站苏明义主任,第五期导师制研修学科组长和副组长,导师制研修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名师工作站苏明义主任主持。


2021年研修总结

苏明义主任对名师工作站第五期导师制研修2021年工作进行了总结。

1.“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于2020年12月启动,历经一年的时间,共举办主题教学研讨活动147场,展示研究课290余节,400多人次高校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参与学员的备课、研课、评课过程,数千名海淀区及外区县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观摩和参与了教学研讨,活动惠及北京市大兴区、昌平区,以及云南省、天津市、山东济宁、内蒙古敖汉旗等地区的教师,共形成包括教学设计、研究课、专家点评在内的1400余份视频和文本资源。

德育心理组备课研讨

中学语文组导师评课

中学数学组团队研讨

小学语文组活动现场

美术组课堂实况

信息与技术组课堂实况

此次活动通过团队备课研课、教学展示、说课评课等一系列环节,促进了骨干教师研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设计,加深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探索了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有效提升了骨干教师群体的学科育人能力,充分发挥了海淀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2.学科组主题研修活动

名师工作站各学科组通过聚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减负增效,以及深度学习、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等关键问题,通过骨干教师论坛、专题讲座、主题系列研修、协作体教研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研修。

历史组 “成长中的骨干教师论坛”侯晓琴老师教学研讨会

美术组 “艺塑童心”姚惠敏面塑教学研讨会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及路径

化学组 导师及学员参加第六届全国化学教育高峰论坛

体育组 从一体化谈新样态体育课


小学英语组 “优化作业设计 落实减负增效”主题系列研修

美术组 京滇四校协作体教研


“学术成果年”方案解读

2022年,第五期导师制研修进入成果凝练和项目总结阶段,名师工作站将这一年的主题定为“学术成果年”。

鲁春秀老师对2022年“学术成果年”活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对活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释,对活动各环节的目的和任务进行了说明。鲁老师指出,“学术成果年”将通过研究选题、科研讲座、论文撰写、研讨指导、以评促研、成果推广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骨干教师基于学科教学,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探索“以研促教 教研互进”的有效途径。

活动将以“研究选题—论文撰写—指导改进—论文评审—成果推广”为主要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不同的任务,指向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五个环节的研修,将学员和团队的研修成果交流共享、提升完善、凝练固化,形成海淀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在活动过程中,以团队研究推动学科共同体建设,以学术成果引领骨干教师聚焦学科关键问题,以研究素养的提升助力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进阶。

工作规划与研讨

名师工作站学科组长团队是海淀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智库,组长例会制度也是导师制研修项目多年的传统,通过每学期一次的研讨,聚焦海淀区各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现状,解决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规划和商讨未来的研修活动。

本次研讨会中,各位组长围绕过去的工作和未来的研修安排,积极分享观点、贡献智慧。

小学语文组组长 陈延军:小学语文组与学员所在学校密切合作,结合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提升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学员和学员所在学校的老师积极参与、成效显著,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示范作用。

小学英语组组长 李静:感谢名师工作站为骨干教师的发展提供的宝贵机会,“十三五”期间,小学英语组多位导师和学员在专业发展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期待未来的活动能为老师们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

政治组组长 戴颖:名师工作站的学员群体是海淀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这部分教师的自我要求很高,外界期望也很高。名师工作站是桥梁更是平台,来自于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这里相互链接、组成团队,彼此之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发挥了海淀教师的群体优势。

信息与技术组组长 李冬梅:信息与技术组由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多个学科组成,很多学科从最开始没有骨干教师到逐渐有了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学科团队是在名师工作站的平台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教师梯队还是学科建设都越来越完善,感谢区教委和名师工作站的引领、支持,期待未来一起合作赋能、共谋发展。

此外,中学语文组组长王建稳老师、物理组组长宋诗伟老师、学前教育组组长马虹老师对2022年“学术成果年”研修活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学科组未来发展献言献策。

领导讲话

林秀艳副校长用“过去不易”“未来可期”两句话对本次学科组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1.回顾过往工作,深感“过去不易”。林校长首先感谢了各位组长、副组长和导师们在过去一年的辛苦付出。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各学科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区和多个地区的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观摩和参与,充分发挥了海淀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2.展望新的征程,深感“未来可期”。林校长希望各位学员在2022年的“学术成果年”活动中,在导师的引领下继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围绕课堂实践经验,聚焦教学改进和质量提升,将研修所获提炼转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海淀基础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左滨科长对名师工作站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感谢各位组长和副组长一直以来对海淀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发展,左科长对这支名师队伍提出了三点希望:

1.聚焦学科关键问题,深研课堂教学和学科育人。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科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学科育人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借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长和导师们带领全区骨干教师,探索教学转型有效路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希望在未来,继续深研课堂教学和学科育人,让海淀教育不断焕发生机。

2.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双减”要求下,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密切相关,这需要骨干教师主动发光发热,带头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后服务路径,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3.发挥名师辐射效应,引领全区教师联动发展。名师工作站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平台,各种系列品牌活动为骨干教师成长搭建了舞台。作为区域名师,应积极参与构建“区域-跨校-校本”的良性研修生态,利用导师制研修项目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引领全区骨干教师共同发展。


图文: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研究中心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