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统一部署下,2021年12月28日,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召开,回顾总结过去一年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和成效,研判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系统谋划2022年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教育学会、KY.COM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 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共有超过7万人次在线观看,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本次会议。
现场参会的有来自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教育部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副处长赵宇、教育部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刘璐、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组组长方华
来自北京市的领导: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赵以文
来自海淀区的领导: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史怀远,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副科长李巍,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副科长解淑娟
线上线下发言专家、成果持有方代表、示范区代表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KY.COM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戴兴海,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专职副书记何荣
杨银付秘书长主持
领导致辞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致辞。王主任向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热烈欢迎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线上参会的全国各地教育界同仁。
一直以来,海淀区高度重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海淀区多次承担了全国教育改革的先行地和实验区,以教育创新持续推动海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1年,在“双减”背景下,海淀区迅速行动,先后颁发了《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学校考试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学校教学计划评估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线教学评价标准、作业设计评价标准、试题命制评价标准”五个标准引领课改在学校的落地,实现校内提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是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专业支撑。海淀进校探索出的“大教研”实践范式,“全要素整合、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多领域服务”,通过提升区域教师群体课程育人能力,促进区域整体育人质量提升,全方位改进教学。
作为成果的持有方,海淀教委、教工委将全力支持,与全国各地教育同仁一起,让更多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得到精心滋养和培育,沉淀出新的硕果,共同服务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王方主任致辞
成果持有方代表分享
细化·深化·转化 双减背景下作业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汇报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以“细化·深化·转化——双减背景下作业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汇报”为题进行经验交流。
细化:细化需求,共性服务与个性指导相结合。为满足示范区不同省市、不同群体、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等多样化共性和个性需求,成果推广团队设计了观念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学科化内容、作业文本分析、作业设计和跨学科作业设计等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以线下报告、工作坊以及线上直播、互动和答疑等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指导。
深化:深化研究,不断拓展提升已有作业成果。作业是连接学校、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连接点,也是平衡教学和评价的支撑点。在“双减”和“五项管理”的背景下,立足学生长远发展视角,不断深化作业研究,探究跨学科作业和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建构以校为本的高质量作业体系,实现“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发展,发挥差异性作业的有效性,让作业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转化:转化成果,形成真正作用于学生的作业体系。研究团队开展了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单元视角转向体系视角,明确基础性作业体系设计的内涵、定位与价值,提炼了基本特征,分析了作业体系设计中的十个关键问题,研制了义务教育阶段8个学科作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作业设计链条,实现了在“双减”背景下对作业成果的再研究、再深化、再转化和再出发!
王月芬副主任分享交流
教研:支持区域教学整体提质
基于“转化·融合·赋能”的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KY.COM、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以“教研:支持区域教学整体提质——基于“转化·融合·赋能”的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为题进行经验交流。罗校长从工作回顾、影响成效、典型经验、工作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年来,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团队充分考虑了成果应用与示范区的实际需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走进11个示范区,指导各示范区研制并修订成果推广行动方案,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论坛分享和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对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云南安宁等地区进行持续性、个性化的跟进指导,共有10万余人次参与并受益,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1.加强了区、校两级教研建设:指导示范区以学科教研课程和学科教研基地为切入点,加强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建设。
2.促进了教师育人理念转变:持续跟进指导,促进示范区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发生根本变化,进而转变育人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助力区域质量大面积提升。
3.优化了基于大单元的课堂教学:海淀进校团队结合示范区教学需求,扎根课堂,持续萃取优质教研经验,将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带给更多的教师群体。
4.先行探索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机制和模式 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团队多次参加成果推广应用有关的经验交流活动,与各责任相关方共同研讨,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模式。
海淀进校在推进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中,持续探索有效的策略和路径,不断总结提炼,形成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1.双线并进:“行政推动、教研主导”同向发力;
2.聚焦关键:关注关键人物能力建设和成果关键要素;
3.研发课程:构建并实施“金色成长”成果推广应用研修课程;
4.持续跟进:通过“组合式研修”分区域、个性化指导;
5.项目推动:扎实开展以研究型实践为路径的本土化创新;
6.重视宣传:利用多重媒介全方位扩大成果推广应用的影响。
下一步,海淀进校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区推广工作进程和效果的验收和评估;以项目为载体持续指导示范区育人质量提升;持续优化“金色成长”成果推广应用的研修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成果转化与迭代的再研究,强力回馈海淀教育。
罗滨校长分享交流
示范区代表分享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戴兴海做了题为“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的专题发言,从南京市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三个方面对2021年度南京市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总体情况
南京市基于示范区建设要求,选定一个特等奖、四个一等奖项目予以重点推广应用。一年来,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深化了南京市成果培育集体意识,提供了优秀成果的品质样态,助力成果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二、主要特点
1.注重确立创生型推广应用价值取向:忠于主体、回归本体2.注重构建友好型推广应用工作体系:市教研室牵头5个项目小组,联合持有方和实验学校组成推广共同体;持有方积极培养“种子教师”,提高推广实效;将5个项目推广研训,纳入市级教学研究工作体系3.注重推动“学—用—创”教改行动:深入学习,明确行动方向;直观示范,呈现行动样式;勇于创新,着力行动效能4.注重提炼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范式:推广阶段结构化、经典课程普适化、推广方式立体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常态化上下功夫:“四种思维”妥善应对持续性培训资源供应不足问题;2.在科学化上下功夫:努力突破成果推广应用规律研究不够的问题;3.在宣传上下功夫:尝试破解跨地域、跨群体交流不够的问题。
戴兴海副局长分享交流
推广应用赋能增效 融合创生减负提质
示范区建设助推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专职副书记何荣做了题为“推广应用赋能增效 融合创生减负提质——示范区建设助推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发言。何书记从凝聚共识、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和思考建议四个方面对2021年度成都示范区建设工作做了具体介绍。
一、凝聚共识
把推广应用作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重要抓手,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赋能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做好顶层设计:综合研判、综合研判、自主选择、统筹规划2.细化实施策略:依托一个项目共同体、借力两方支持力量、打造三级联动路径、抓住四个关键环节3.强化保障机制:协同推进、以研促用、以评促建、宣传激励。
三、初步成效
1.实现行政推动和专业支持相结合,推广应用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区域推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2.完成工作简报22期,专题新闻报道60余篇,公众号推文890余篇,线上线下研修累计48万余人次3.借鉴上海作业成果推动成都作业变革;借鉴各推广成果助力示范区提质增效。
四、思考建议
1.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建立示范区联席会议和分片区项目共同体,不定期交流研讨,加强交流与协同创新,推动工作更好落地2.完善推广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完善工作机制,将推广应用省外优秀成果和培育推广本土成果相结合,加大保障,整合资源,确保工作深入开展。
何荣副书记分享交流
专家点评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认为“成果推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在学习和理解成果本质意义的基础之上,找准关键问题、结合自身实际的再创造,是借船出海、借箭矢的,实现自身突破和升华的目的。”回顾2021年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历程,各地工作具有三个典型特征:1.普遍通过设计工作机制、安排实施过程、细化推进策略,有效有序地开展工作;2.普遍以专题培训、展示研讨、跟岗实践、合力研究等方式进行成果辐射和创生发展;3.持续推动本成果的重新梳理和深化发展。
此外,尹会长指出,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应该关注四个方面:1.找准本地本校改革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场景中捕捉问题、在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2.坚持在最常见的学校解决最常见的问题: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脚踏实地的去研究和解决,以小见大,防止贪大求全,持久地追求和凸显深厚而扎实的专业功力;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学校改进和教师发展:立足真实情境,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修正;4.协同攻关:以实践项目为纽带,集行政、教研、学校之力,务求实效。
尹后庆会长发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认为,过去一年,以南京市和成都市为代表的60个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工作具有突出工作重点、构建工作体系、注重协同配合、聚焦“双减”要求、形成喜人局面五个方面的特征。
接下来的推广应用工作应该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途径与方法:
1.明确目标和任务: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任务、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阶段任务、既要有改革目标又有推广任务,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转变、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作为重要任务,并加以细化、具体化。
2.理清途径和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要围绕“展示、交流、宣传、示范和研究”关键词,找准方法和途径,在深刻领会应用成果的本质要义基础上,广泛搭建推广应用的平台,组建推广应用的团队,扎实推进工作。
最后,朱会长勉励全国的成果推广应用团队做到五个“一”:整体谋划,形成“一盘棋” 多方合作,拧成“一股绳” 分步实施,心有“一本账” 落实责任,大家“一起干” 经费保障,撑起“一把伞”。
朱卫国会长发言
领导讲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吕司长高度肯定了过去一年各地开展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总体上看,2021年,各地扎实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通过制度建设、专业指导、搭建交流平台、聚焦重点工作、加强宣传展示,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及路径,逐步构建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成果转化方式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学改革,提升了教育质量,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体现在:推广机制不断健全、服务“双减”成效明显、经验模式逐步形成、生机活力不断迸发。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下一步工作,吕司长提出四点要求:
1.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广方与应用方要建立有效对接机制,强化“线上+线下”常态化沟通交流,适时组织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互访,实现目标同向、行动同力、成果同享,汇聚各方智慧共谋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区域性学校联盟、学校合作共同体等建设,在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项目管理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共进。
2.加强针对性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结合前期调研发现的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炼普适性规律,加强后续指导。定期研判成果推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沙龙、微报告等,释疑解惑,点拨迷津,及时纠偏。组织专家深入学校调研,寻找难点,发掘亮点,激发生长点,针对不同学校特点创设不同的推广方案,进一步促进成果应用本土化落地应用。
3.开展过程性工作评估:组建常态化的指导、督导专家团队,定期开展调研、指导、督导活动,及时了解成果方和应用方的工作动态,帮助双方提炼工作经验。结合推广应用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从团队投入、产出效益、教师参与度等方面为成果持有方和成果应用方分别制定评估指标,用问卷调查,数据化展示推广的成果和应用转化的成效。
4.加大典型性经验宣传:总结提炼各示范区对推广应用工作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及做法、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及教师、取得的显著成效等,通过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各种渠道传递上去、传播出去,持续扩大成果方工作和示范区建设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影响力,激发基础教育战线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后,吕司长指出,做好基础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做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吕玉刚司长讲话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多方努力,74项优秀教学成果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国60个示范区扎下根来,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次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恰逢其时地为各地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众筹智慧、落实理念、明晰方向的交流平台和发展契机。海淀进校作为成果持有方,也将继续聚焦成果核心价值开展持续性、创新性的行动研究,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与示范区一起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相向而行,共同发展!
各应用示范区线上参会照片
文: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办公室
图:张烨 耿雅静
各示范区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