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精准把握学校需求,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开展 “双减”背景下校内提质专项调研活动,集团总校领导与教研员组建调研团队深入集团成员学校进行调研。
10月29日,海淀进校教育集团领导与教研员团队采取线上形式对海淀进校附属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进行调研。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中教研副主任崔琰、师训部副主任马萍、语文教研员赵岩、课程中心柯珊老师,海淀进校附属中学校长王世东、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校长杨宝华以及两所学校的干部与教师代表参与线上调研。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线上调研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线上调研
海淀进校调研小组
学校分享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刘艳京主任以《落实双减政策,转型提质增效》为题,就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总体工作情况进行分享,王世东校长介绍了课后劳动教育的主要做法。
1.研读“双减”政策,确保落地实施
学校注重“双减”政策研读,基于要求与学校情况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发挥学校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教育服务转型、确保教育服务供给、实现教育提质增效。
2.建立健全机制,着力提质增效
(1)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7个工作方案,10余项工作制度,完善和健全了学校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双减”工作有效落实。(2)统筹整合时间、落实五育并举: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丰富课程供给,满足学生需求;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3)开设晚自习、做好延时服务。
3.项目引领教研、教研赋能教学:学校成立“教-学-评-改”一体化设计与实施项目组;以工作坊的方式研讨学生学习策略;构建作业设计和管理机制。
4.劳动教育特色凸显
加强课后服务活动的研究和设计,将劳动教育作为丰富课后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1)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学校通过自留地蔬菜、小麦、玉米的种植,温室花房的无土栽培,微生物发酵以及食堂小厨师体验等课程,增强学生学工学农体验。(2)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融入课后服务全过程,做到“人人有岗位”。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体现在课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提升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做事、自觉行动的意识。(3)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质量等维度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每周评选劳动之星。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刘艳京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校长王世东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王小明主任以《机遇和挑战并存》为题就“双减”背景下课程、教学计划和作业管理方面工作进行分享。“双减”实施后,学校注重顶层设计、稳步推进,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相关精神深入人心,老师全员深度参与、双减工作有效落实。学校通过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安排、丰富课程供给、打造多彩的社团课程,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需求。除此之外,学校注重师资安排协调、校本研修聚焦深耕课堂教学、追求真实学习,学科组强化单元作业设计,全方位提升校内育人质量。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王小明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洪世松主任从手机管理、睡眠管理、劳动教育方面进行分享。在手机管理方面,方案先行,制定了《地大附中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实施上关注家校沟通、通讯支持、教育引导,推动学生自主管理。在睡眠管理方面,高度重视睡眠管理、科学统筹作息时间、落实午休制度、严控作业总量、加强睡眠指导监控,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在劳动教育方面,制定地大附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过从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观念、课内外活动实践、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内劳动教育活动等途径落实劳动育人。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洪世松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张卓主任聚焦体育工作进行分享。全校师生共同践行学生提出的“无体育、不地附”精神,借“双减”契机,率先实现初中学生每周5节体育课,每天锻炼1小时的目标;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增加互动性、趣味性,保证每名学生“跑、跳、投”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特色课程和竞技队建设,利用校外高水平资源,开展足球、篮球、网棒球等体育特色课程;注重扩大学校影响,将相关活动和精神通过共同训练、共同成长的方式,辐射到周边小学。学校的体育突出、效果明显。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张卓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校长杨宝华就学校整体安排进行分享,学校努力把“双减”工作和教育教学融和起来,把体育特色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从时间、内容上整体统筹安排。整体上,不断领会精神,优化方案,干部深入课堂,持续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杨校长说:“双减是新的任务,实际上是回归教学本质的过程,回归校园本该有的样子”。希望集团给学校更多的支持、帮助与指导,更多的走进学校,让学校队伍得到锻炼、质量得到提升、学校得到发展。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校长杨宝华
交流研讨
结合学校的工作汇报,调研小组教研员充分肯定两所学校有关措施切实可行,肯定了“双减”实施后学校的变化与做法。调研小组与学校干部教师代表就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课后服务安排与开展策略、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业评阅与精细化改编、体育活动提升优化策略、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肯定了学校积极应对“双减”的相关举措,并聚焦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提质、作业设计与管理这三个核心问题,提出建议:
关于课后服务课程,要做整体规划,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的基础之上,力求针对性、丰富性。
关于课堂教学提质,要关注“三个力”。一是定力,以校为本,依据学生、教师、学校实际,把准方向;二是系统改进能力,要有全方位、系统性持续改进教学的机制和措施;三是创新发展能力,超越以校为本,找到发展空间,寻求最佳专业指导源,在关键领域力求突破,开拓发展。
作业设计方面。希望学校领导干部要带领教师深入研读教育部、北京市及海淀区相关作业政策文件;处理好作业设计与作业管理的关系,既要做好学校层面自上而下的研究型统筹,也要切实开展教师层面自下而上的实践型研究。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
此次调研是集团“双减”背景下校内提质专项调研活动之一,旨在全面了解集团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明晰学校问题与困惑,精准捕捉发展需求,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双减”内涵、重塑学校育人生态,做出持续的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