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海淀进校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集中开题会成功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梁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敏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陶涛老师、海淀区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所所长宋永健、各课题组负责人及核心成员参加了本次开题会。本次开题会线上线下同步召开,开题会由海淀进校教科室董伟光老师主持。
开题会现场
董伟光老师主持
宣读立项通知
海淀区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所宋永健所长首先恭喜了海淀进校成功立项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的1项重点课题和2项一般课题,并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
宋所长高度肯定了海淀进校的研究能力和教科研管理水平,近几年,海淀进校无论在课题立项率、课题研究效果、研究成果转化、科研管理严谨规范、以及以教研员带动学校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产生的辐射度、影响力都在全区首屈一指,海淀进校的科研成果获奖比例、成果质量也十分突出,真正做到了课题成果的有效反哺。期待大家顺利完成开题和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海淀区教育质量提升持续做出贡献。
宋永健所长讲话
开题汇报
3项课题立足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实际问题,围绕教学、评价、教研员队伍建设几个关键方面展开探索,3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陈述了开题报告。
1.“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过程性评价的实际应用研究
海淀进校美术教研员赵燕老师代表课题组汇报《‘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过程性评价的实际应用研究》。本课题把初中美术过程性评价镶嵌在项目式教学的关键活动中,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学习动机、学习过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在教、学、评的过程中改善初中美育评价生态,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赵燕老师汇报开题
2.基于标准的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代表课题组汇报《基于标准的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调研海淀区教研员专业发展情况,研制教研员专业素养标准,建构并实施标准导向的教研员研修课程,回应并引领教研员发展需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研员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探索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最优路径,高水平助力教研队伍建设。
林秀艳副校长汇报开题
3.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
海淀进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玉兰老师代表课题组汇报《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本课题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通过学业表现性评价达成素养目标这一关键问题,立足过程,探索和应用表现性评价方式,优化学业评价结构,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张玉兰老师汇报开题
专家评议
三位专家高度肯定了本次参与论证的三项课题,认为三项课题具有“站位高”“内容准”“研究实”的特点。
站位高:三项课题前瞻性的选题,展示了“双减”背景下,区域教研机构围绕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研究性实践带动课堂的提质增效的历史站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示范作用。
内容准:美术过程性评价、道德与法治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导向的教研员专业素养,三项课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找准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
研究实:开题报告结构规范、要素完整,有扎实全面的文献综述、真实具体的研究问题、明确清晰的研究目标、可行可及的研究内容、适切有效的研究方法。
专家们对三项课题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了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再梳理:了解国内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再研读:明确国家层面、省市层级的相关文件和成果,以保证标准研制、指南编制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再明确:找出相似概念、要素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各概念之间要相互借力,围绕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来挖掘课题研究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再聚焦:找准破题的题眼,围绕关键点规划好项目研究框架,逐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位专家点评和指导过后,专家组经过合议,宣读了反馈意见,同意四项课题顺利开题。
专家合议
最后,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讲话。林校长提到,本次课题开题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和提升的机会,3位专家的建议及时地帮助了各课题组明晰研究思路、调整研究策略、聚焦关键问题。其他参会者也在聆听和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吸收同行智慧,开阔研究视野,一个下午的科研大餐本身也是面向所有参会者组织开展的一次专题研修课程。
接下来,各课题组将以良好的开题为研究的起点,继续优化研究设计,细化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步骤,扎实推进研究,以期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服务海淀教育发展。
合影留念
文:教科室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