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10项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1年度立项课题顺利开题
2021-11-22 16:30

2021年11月19日,海淀进校组织召开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1年度立项一般课题集中开题会。会议邀请了10位专家深度指导10项课题的开题工作,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潘月娟副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苏婧所长、徐明副研究员,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晏红副园长4位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刘晓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吴国珍副教授2位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陶涛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张宾副教授2位美育专家;以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李作林老师作为学科德育和通用技术领域的2位专家。

本次开题会线上线下同步召开,由海淀进校教科室董伟光老师主持,10项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并学习。

开题会现场

董伟光老师主持


一、学前篇

上午,4位课题负责人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陈述了开题内容。4项课题以服务学前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目标,立足学前教学和教研的实际问题,聚焦于“幼儿教师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混合式园本培训模式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活动设计”以及“幼儿语言游戏设计”主题展开研究。

开题汇报

4位专家高度肯定了学前研修室以科研推动教研的工作思路,一致认为研修室在科学、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引领下,立足本职工作,从研究入手,从规律出发,不断助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站位高,定位准,视野广,选题与国家政策、实践需要、自身工作密切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此外,明确清晰的研究目标、丰富详实的文献综述、规范可行的研究设计、适切有效的研究方法也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专家团队就课题的开题报告和陈述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5个方面:1.开展本土化研究与实践 在借鉴国际成熟理论的同时,尝试本土化研究与实践,做到“兼收并蓄,为我所用”。2.把握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 目标可以宏观上位,研究问题和内容要具体可行。准确、深刻、多角度地剖析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透过表层和现象把握本质,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意义和性质。3.推进实践研究 思考如何更有效解决小学化问题、如何提升幼儿教师数学教学能力、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语言游戏设计与实施能力、如何创新园本培训模式,加强策略研究、反哺教学实践,引领幼儿教师产生内生的、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印证研究效果 幼小衔接可以开展持续的追踪研究、幼儿教师数学教育能力的实证研究要控制研究变量。5.结合日常工作 选定切入口,以研究助力工作、以工作推动研究,二者融合推进;研究成果最终也要建构成系列化的研修课程。

专家点评

海淀进校学前研修室李峰副主任提到,本次课题开题会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4位专家的高站位和宽视野帮助课题组老师聚焦关键问题、明晰研究思路。教研员站在教学实践立场上,要找准切口,以科研促教研,理解并思考、思考并发现、发现并实践、实践并验证、验证并理解,在这样的循环中迭代、发展,进而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课题组进行持续的专业指导,与学前研修室共同发力,让每一个课题真正能够促进海淀区教育质量发展。

李峰副主任讲话


二、综合篇

下午,6位老师代表课题组依次汇报了开题内容。课题负责人着重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设计、研究过程和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听取了专家的指导与修订建议。课题涉及小学、中学两个学段,聚焦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涉及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学科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领域,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开题汇报

6位专家对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为各项课题的指导者和陪伴者,专家组高度赞扬了海淀进校课题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持续优化、不断改进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认为本场汇报的内容要比前一阶段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很多老问题都得到优化、很多新观点得以迸发。同时,专家组也认可6项课题在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与目标、研究问题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随后,专家团队对开题内容给出了专业且个性化的点评,提出了后续的改进方向:从复杂走向简单:课题研究内容需要更聚焦,研究对象需要更明确,研究内容可以再整合,核心概念与内容要界定清晰,从多个学科、多重内容中总结出共性经验。从单向走到联动:研究要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学科德育一体化与海淀区学科德育项目的关联,适当借力;试着从内部和外部多个视角分析影响中学优秀语文教师的因素,拓宽研究的边界;明确单元活动设计和学生运算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创造性劳动与学生劳动素养之间的关系,深究研究的内核;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本土美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始终关注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量表和问卷要和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科学规范的标准研究:明确界定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的标准、明确学生运算素养的发展指标/水平、明确劳动素养的发展要素。更高水平的成果梳理:在课例和案例梳理的基础上,关注“模式提取”“理论提炼”更高水平的总结。规范高规范高效的课题管理:课题负责人要搭建教学与科研的管理框架,指导团队协作开展研究工作。

专家点评

海淀进校赵杰志副校长代表课题组老师们感谢专家的高位引领与指导。赵校长总结了海淀教研员的三个工作特点,即扎实推进实践研究、扎实开展学理探查、扎实开展深度研究和细致分析工作。随后,也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三条建议:重新审视研究价值,研判研究思路,细化策略路径;尽快由工作逻辑转化为研究逻辑,基于标准设计并推进研究,做到有序有法;做好过程性成果的凝练,做到学术化的表达和精准化的验证。

赵杰志副校长讲话

持续一天的开题活动在热烈的对话和研讨氛围中结束,10项课题成员的精彩准备与发言,10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和精准点评,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接下来,各课题组将以良好的开题为起点,继续优化研究设计,理清研究问题,细化研究内容,按阶段推进研究工作,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梳理和提炼,在实践中提升科研素养,在研究中提升工作品质,持续助力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教科室

图:张烨、耿雅静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