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 | 11位教师分享应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案例
2021-11-29 09:44

为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凝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11月24日下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面向全区中小学、职业高中、学区管理中心、直属单位教师在线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分享活动。活动由师训部主任助理崔莹莹老师主持。


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助理崔莹莹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案例分享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

环节一:案例分享

本次案例分享活动从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培训的优秀案例中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遴选了11位教师,他们分别围绕自己的优秀案例,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教学应用案例撰写的关键要素、注意事项,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的效果、反思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中学组6位教师分享优秀案例


小学组5位教师分享优秀案例


环节二:专家点评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中心金旭老师对中学组6位教师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指导。他重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方案的撰写要求和评价标准,并结合信息技术前沿理论,对6位教师的案例提出了相关建议。

1.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应用目标与预期效果需对应。

2.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与微能力点需对应。

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充分体现教与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4.积极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的方法:依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依托计算机在交互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中心金旭老师为中学组做案例点评指导

许颖副校长以“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的思考与建议”为题,对小学组5位教师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指导,她建议教师结合案例评价标准撰写应用设计方案和应用反思,突出方案设计的应用性,并对方案和反思中每个部分的撰写要求给予详尽的建议。

1. 设计方案

应用分类:基于3种环境、4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的选择,确定应用分类。 应用背景:分析说明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学习者特征这3个要素。 应用目标:与应用背景一脉相承,描述利用什么信息技术解决什么教育教学问题。 应用计划: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步骤,微能力点选择不要过多;撰写应用计划应注意横向要一致,纵向要贯通。 预期效果:重点陈述使用了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希望能达到的实效。 2.应用反思通过应用反思,可以反观方案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并总结出改进建议。


花园村第二小学副校长许颖为小学组做案例点评指导

最后,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做总结发言。她提出,通过市区级信息技术专家指导与试点校优秀案例分享,学校管理团队能够加强统筹和组织,组建学习共同体,做好优秀案例推送推荐工作;教研组长能够引领、指导学科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形成优秀案例;骨干教师带头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撰写并提交优秀案例,切实提升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总结发言


相关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指导方案>的通知》(京教人〔2021〕14号)提出的工作要求,海淀区在2020年开展培训试点基础上,2021年7月全面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遵循“市级规划指导、区级统筹监督、培训机构助力、整校推进、示范引领”的实施策略,依据市级要求,有效开展了区级指导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的培训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完成了信息化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并于10月21日全面启动海淀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工作。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海淀区全员培训方案,各校要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3%遴选优秀案例。


文:谢婧

图:闫梦菲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