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和31日,海淀区成功举办“十四五”时期中小学教研组长“学科校本研修领导力提升——‘双减’背景下教研组长课例研修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公共课程研修。两次研修邀请的专家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学校发展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卫;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支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师训部副主任张晓,研修班主任迟淑玲、王秀英、梁华、李珂,以及海淀区122位初中语文、初中生物、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参与现场和在线研修。研修由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主持。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主持研修
开班仪式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校本研修项目负责人迟淑玲进行研修方案解读。
海淀进校师训部校本研修项目负责人迟淑玲做方案解读
课例研修是教师团队聚焦一个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采用课例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实践的研修过程。课例研修是学科组开展研修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能力提升、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项目组基于需求调研分析,确定了研修主题:“双减”背景下教研组长课例研修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旨在通过研修,帮助教研组长理解并掌握课例研修的相关理论、策略工具以及操作流程,能够系统设计、专业实施学科课例研修,提升学科课例研修设计与实施能力,营造教研组团队研修文化,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
研修课程包括公共研修与分学科研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系统学习、制定方案;第二阶段:实践研修、行为跟进、成果展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讲话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组的建设者、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师训部校本研修项目组一直关注和支持组长的成长。“十三五”时期的教研组长研修关注学科校本研修领导力提升,“十四五”时期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的教研组长研修则深入学科,聚焦教研组最常用、最有效的研修载体——课例,提升教研组长课例研修设计与实施能力,从而提高学科教研组研修质量。研修专家团队和培训管理团队将为教研组长研修提供高质量的研修课程和专业的支持服务。
希望各位组长在研修中校内校外一个样、线上线下一个样、前后坚持一个样,积极参与互动研修,认真完成研修任务,通过一年两阶段的研修,完成并展示一次教研组的课例研修,产出丰硕成果与优秀案例。
第一次公共研修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发展研究所、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卫做题为“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的专题讲座。
周卫研究员做专题讲座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1.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有助于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生成操作性的理论;
3.符合教师的学习特点;
4.坚持实践取向的行动研究。
二、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关注深度学习与关注学生发展,目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要重点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学的如何”。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程序包括:目标设定——课前准备——听课、录像——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录像分析——教师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临床诊断指导。
三、如何做课例研究和课例研修
1. 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亲历一个规范研究课堂教学改进的过程。•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指向深度学习的课例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中学科缺失的不足,能够防止教改的浅表化和形式主义。2. 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这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改进的过程。3.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 主题明确,围绕研究主题观察与分析;• 研究线索清楚;• 抓住核心素养和关键性教学事件;• 过程性资料详实;• 研究结论和反思。4.课例研修的基本模式遵循“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学科为基础,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强调“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要素:原行为阶段(反思1:更新理念)——新设计阶段(反思2:改善行为)——新行为阶段。5.课例研修——让教师亲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过程:研究主题之下选择一节课,组织三次观课活动,现场分工记录;确定分析、评价和研究的视角和重点,进行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结合录像分析、集体研讨反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教学事件;多角度评课,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重新设计、观察、连环跟进,直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基于观察的事实和数据,筛选提炼基本观点,将观点与材料组织起来,形成课例研究报告提炼观点,形成课例研究报告;修改完善课例研究,交流、存档或发表。
专题讲座之后,周卫老师与项目组成员、学员代表就后续研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座谈交流。
第二次公共研修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支瑶做题为“多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副校长、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支瑶做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诊断。改进的方向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评价标准要指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归因分析要指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涵。外在表现是教学设计与实施,可观测、可评价;而内在的原因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有水平差异,可诊断。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结构:评什么?怎么评?要建立价值取向、评价角度、评价标准三者与课程改革方向、教学改进理念的关联。
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素养为本、目标为本、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角度及标准:1.课程理解与目标定位。要关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要求等确定基本定位,强调要符合课程要求。2.核心知识的育人价值理解及目标确定。要关注能力素养目标是否有方向性、操作性。看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意图;看教师的小结和板书。3. 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要考量是否符合学科知识发展脉络、发展要求,是否进行整体思考、前后关照,以及是否符合认识发展脉络、有助于突破障碍点。4.情境素材选取与学习活动设计。要关注情境素材选取是否真实,能否成为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撑”;学习活动设计,既要看活动间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认识发展脉络,是否符合问题解决脉络;也要看活动内的指向是否清晰,落点是否得当,多元;开放度是否恰当,以及是否有认识反思环节。5.问题设计。其评价标准是任务清晰,指向明确,与目标一致。6.教学实施。其评价标准是教师讲解、示范逻辑清晰;师生互动有耐心、有能力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概括;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或给出新的证据,使讨论或活动进一步深入;对核心思路、思维方法进行概括、点拨或促进学生进行认识反思)。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关注:核心知识与素养内涵是否建立实质性关联;活动是“经历”,还是形成了“经验”;活动定位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学生特点,水平进阶是否合理;情境在素养培养中的价值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认识角度、思路是否外显,是否具有操作性。
学员参与研修并分享收获
122位学员全过程积极参与两次公共研修,并撰写个人研修反思,在班级微信群与同伴分享。
学员参与在线研修
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柯梦青(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记录数据、记录行为,而且要将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联系起来,找到与理想情况之间的距离,再进行调整与改进。周老师的讲座大大丰富了我对研究课设计的思路。接下来,我会根据研究主题、研究阶段的需要,结合学校工作,分别进行多人同课循环、师徒组内听课等。同时结合反思式观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初中生物学科备课组长 郑祥坤(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在研修的过程中,我由开始的平淡,到后来的兴奋,再到最后的期待。周老师的讲座给出了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解决策略,而且一旦真正实施,对老师的教学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特别期待,有高水平的专家给全区的老师“打个样”,让我们有章可循,有样可依,一起进步。接下来,我将从实践出发,从行动开始,学习了有效的方法,就与同组的老师一起行动起来,从互相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开始,相互促进。
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郎园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支校长的讲座中不仅有理论,而且都辅之以案例与形象的类比,让我们通过案例来理解内涵,这样不仅使我们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的抓手。我还学到了听评课的六个方面的角度和标准,接下来我将基于这些角度和标准开展组员间的相互听评课。
初中语文学科备课组长孙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支校长系统地讲解了如何听评课,既有理论的高度、深度,也有案例的分析,扎扎实实,干货满满,让我感触颇多。听评课的标准和要求,其实也为每位老师上课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和要求。听评课和上好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会上课才会听评课,听评课也会提升教学水平,两者互相促进。所以,多组织组内老师听评课,也是提升备课组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公共研修课程聚焦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使学员明确课例研修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理解并初步掌握课例研修的相关理论、策略工具以及操作流程,深度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促使学员结合教研组实际深度思考课例研修的设计与实施。
相关背景:学科校本研修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研组长是基层学校学科校本研修的主要实施者和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教学改进等对教研组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教研组长的实际工作需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基于“十三五”时期的经验,进一步深入到学科开展教研组长学科校本研修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以期提升教研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力,促进相应学科研修质量提升,带动学校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在开展公共课程研修的同时,义教阶段小学语文、初中语文、生物三个学科的分学科课程研修分别同步进行,聚焦学科特点提升教研组长课例研修设计与实施能力,推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
文:迟淑玲、李珂、王秀英、张晓
图:李珂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