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至11日,受教育部校长国培项目办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委托,海淀进校承担了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骨干人员的培训任务,来自四川凉山州,以及河北青龙县、威县和浙江台州的教育干部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以“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主题,以开班报告、主题座谈会、专题报告与研讨交流、案例分享、工作坊等形式,明确区域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结合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升区域教师发展中心骨干人员的规划能力,提高教师培训和教研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开班报告
10月9日上午,罗滨校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骨干人员培训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教育部校长国培项目办郭垒主任主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京天副院长出席并讲话。
于京天副院长结合教育部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面的政策要求,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背景,希望学员们学思行结合,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培训学习,带着任务来带着方案回,形成适合本地区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案。
罗滨校长以“教研创新:助力区域课程改革质量提升”为主题做了开班报告。罗校长从国家育人方针和政策文件出发,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各地教研同行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教研必须从理念、内容、形式、资源、队伍等方面做出改变。之后,罗校长从高质量分类别做好全员培训、强化区域课程规划与实施管理、统筹推进区域教学与评价改革、统筹教研力量做好专业支撑四个方面,为学员介绍了教研创新的海淀经验。
罗校长最后指出,教研机构要主动作为,顺应时代需要和教师需要,从学生成长角度整体定位、设计、统筹、推进,发挥教研的专业支撑作用。
主题座谈会
10月9日下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郭垒主任、宋小舟老师、王毅老师,以及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骨干人员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来到海淀进校,与海淀进校部分干部教师举行了座谈会。海淀进校罗滨校长、申军红副校长、刘锌主任、皮国萃主任、韩巍巍副主任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海淀进校工会主席赵杰志主持,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教授作为专家出席座谈会并点评。
在座谈会上,申军红副校长以“课程改革背景下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主题做了专题报告,申校长从海淀进校的机构调整和职能定位出发,介绍了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五大中心职能,并分享了如何在教研理念更新的前提下,升级教研工作并创新教研机制,提升区域整体教研能力,逐步探索出“教研转型的海淀范式”。
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宋刚所长以“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主题,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功能发挥、工作思路、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宋所长指出,凉山州有自己独特的区域环境和教育生态,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要基于这样的特点开展工作,也希望能借鉴海淀经验,整体设计中心的定位和职能。
凉山州教体局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马泽郎介绍了凉山州的教育现状,并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海淀进校在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凉山州目前处于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时刻,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借助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郭垒主任指出,凉山州亟需建立完整的教研体系,也需要州和县的教师发展中心之间建立相互配合的机制,希望通过学习海淀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本地情况,建立适合当地教育发展的教师研修机制。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教授进行了点评。李教授指出,一个区域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这个地区的教育高地和思想库。在国家的战略支持下,凉山州的教育生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凉山州的孩子们有学上了,但距离上好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要立足当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需求,横向纵向贯通,建设好复合型的教师队伍,这是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未来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是责任和使命。
专题报告与研讨交流
10月10日上午-10月11日上午,海淀进校刘丽丽、王梦、吴健伟、钟建业、刘锌、韩巍巍、陈颖等七位教研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学员开展了系列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立足本部门工作,从部门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功能及业务定位出发,详细阐释了在教研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区域的课程中心、评价中心、资源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建设和规划部门发展,如何整体设计和开展工作,以及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师教育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为教师成长和研修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
每场报告结束后都安排了研讨交流环节,学员与七位教研员进行了充分沟通,结合自身的工作,共同就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分享
10月11日下午,来自河北省昌黎县教师发展中心的龙江平主任和内蒙古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的杨金辉主任,分别通过现场和在线两种方式,分享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区域经验。
龙江平主任以“机构整合促发展 研训联动谱新篇”为主题,介绍了昌黎县教师发展中心在机构整合的背景下,通过重新明确机构定位、调整部门职能、提升教研员素质,在多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努力将昌黎教师发展中心建成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中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中心、教育成果的研发转化中心、教学质量的测评中心和教育发展的咨询参谋中心。
杨金辉主任以“构建教育共同体 聚力教研转型”为主题,介绍了科右前旗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在区域教研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精准定位理念转型”“系统构建 内容转型”“创新发展 机制转型”,理顺了工作机制,创新了工作模式,完善了教研体系,以更加优质和专业的服务,努力打造全旗教育的新生态。
总结工作坊
10月11日下午,研修班学员分为六组,围绕三天的学习内容和未来规划,开展了专题总结工作坊。工作坊由刘锌主任和韩巍巍副主任主持。
工作坊从“您所在区域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最大需求”和“您所在区域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出发,引导学员思考本地区教师队伍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生长点。
之后,从“培训中让您印象深刻的内容、片段、环节或关键词”以及“这些主题中有哪些可以应用于您的工作中或解决您工作中的问题”两个问题入手,让学员回顾三天的研修内容,引导老师们学以致用、反哺实践。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海淀的培训内容,关联自己的工作,研讨“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需要具备哪些职能”,并分组进行了分享汇报。
三天的培训,内容充实,安排紧凑,海淀进校与各地的教研同行们一起,围绕“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这个主题,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分享经验、贡献智慧,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而努力!
凉山州团队:此次培训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操介绍,还有案例展示,让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建设发展中心有了十分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对于未来我们州(或县)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究竟长什么样子已然呈现在我们仰望的星空中,仿佛我们已经可以看见老师们在这里学习讨论、分享交流、展示才艺、畅谈人生,就像李方教授所说的,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教师成长的绿色基地和“心灵港湾”。
张显钢:此次培训印象最深的就是海淀进校人的敬业和精业,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以及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为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显示了海淀进校人的敬业与担当。
吴存华:海淀进校无疑是中国教师研修机构殿堂级的单位,其优异成绩,来源于他们始终“把研究作为一种境界”投入日常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每个部门都有清晰的顶层设计,不断进阶,不断优化,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黄吉鸿:海淀进校闻名遐迩,海淀进校人让我们仰望,这是一支精英团队,充满朝气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教研人应有的模样、气质和风度。这次培训既是专业上的示范和心灵上的鼓舞,更是成长道路上的唤醒和教育生命的激励!
文:教师发展中心
图:张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