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金色成长”海淀教研成果推广
——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东莞市和石家庄市开展
2021-09-26 10:49

2021年9月13日和16日,“‘金色成长’海淀教研成果推广——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分别在广东省东莞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展。

一、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专题研讨活动”

2021年9月13日下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海淀进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姚守梅在线远程做主旨报告。

会议简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专题研讨活动”聚焦于教研课程设计,旨在建设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科教研课程,推进教研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富有东莞特色的教研体系。本次大会约有13650人参加在线学习,参会人员有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及全体教研员,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属中小学分管教研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


大会现场

海淀进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姚守梅以《标准导向的教研课程建设》为题做主旨报告,分别从教研转型、学科教研课程内涵解读和学科教研课程建设的支撑体系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海淀进校在学科教研课程方面的实践经验。

姚校长首先带领参训教师回顾我国的教研制度与教研职能,并以海淀进校为例着重介绍了教研部门的发展以及教研范式的转型历程。

随后,姚校长对学科教研课程的内涵进行解读,强调通过体系化、结构化的教研课程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辅以经典案例对“5+M+N”课程体系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加深大家对构建学科教研课程的理解。

最后,姚校长从三个方面对学科教研课程的支撑体系提出建议:不断提升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以项目为载体,深入研究,丰富研修课程内涵;指导校本教研,打通教研到课堂“最后一公里”。

姚校长呼吁大家在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姚守梅校长做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参训教师们踊跃发言提问,并纷纷表示:报告内容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实践案例,让他们对学科教研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更为切实推动学科教研课程化、成果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互动交流环节

东莞市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充分肯定了海淀进校优秀的教研成果,同时,柴主任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用课程化推动教研工作系列化成果化的发展;二是加快完善市、镇、校三级教研体制建设步伐;三是各学段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基于标准的研究与指导。


柴松方副主任总结发言

二、石家庄市召开“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项目推进研讨会

2021年9月16日,石家庄市召开“‘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项目’推进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海淀进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牛玉玺,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办公室谭文明、耿雅静老师一行4人参加会议并做专业指导。

会议简介:为进一步推进海淀进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示范区的实践落地,由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和东风西路小学协力承办,召开了“石家庄市‘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项目推进研讨会”。项目推广应用工作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契机,真抓实干,发挥基地校建设在激发学科自主发展内驱力、助推教师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助力区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次大会共持续半天,包括主旨报告、反思回顾等内容。石家庄市级、区县级教研员,实验校校长、干部教师,共100余位教师现场参会,另有全市千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观看。


大会现场

培训开场环节由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办公室谭文明老师带领大家做热身活动,引导各位参训教师从关键信息、联想或情绪、信息理解、下一步行动四个方面做学习笔记,为各位老师深入理解培训内容提供脚手架。


开场热身活动

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校长和海淀进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牛玉玺老师做主旨报告。此环节由石家庄市教研所主任杨亚伶主持。


杨亚伶主任主持

主旨报告1:“学科教研基地”赋能教师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以《“学科教研基地”赋能教师成长》为题做主旨报告。

高淑英校长首先介绍了海淀进校“C-G-S”双主体精准教学行动计划,海淀进校与示范区共同秉承“整体规划、学用结合、个性指导、持续跟进、协同创新”的原则,实现共创、共建、共享的最终目标。

随后,高校长结合北京市玉渊潭中学申报、建设学科教研基地的经验,整体介绍了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五大指导原则,即“内涵建设” “主体互动” “激发活力” “多方合作” “分层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学科教研基地在海淀全区整体推进,并形成了五大特色:行政推动、以评促建的整体统筹规划;三级联动、深度教研的专业跟进指导;首席领衔、双微驱动的基地建设机制;聚焦素养、深入课堂助力系统内涵建设;基地引领、辐射带动学校集群发展。

最后,高校长分别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对石家庄市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中肯建议,并期待石家庄市创生出适合本地发展需求的本土化优秀教学成果。


高淑英副秘书长做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2:上下联动 双微驱动 发展主动——海淀区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实践分享

海淀进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牛玉玺以《上下联动 双微驱动 发展主动——海淀区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实践分享》为题做主旨报告,从功能定位、实施规划、价值追求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功能定位——上下联动:海淀区在学区层面建设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区域、学区和学校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开展学科学区教研、建设学区学科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牛主任着重介绍了小学学科教研基地评审标准的评价指标和评估要素。

(2)设计实施——双微驱动:牛主任以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研修课例为例,介绍微团队的机制为分工协作,目标管理;智慧众筹,共建共享;搭建平台,展示分享;建议微项目的规划与实施要基于需求,聚焦主题;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形式多样,指向实践;任务驱动,固化成果。将微团队和微项目相结合,驱动学科教研基地明确研修方向、关注个性需求、聚焦关键问题解决。

(3)价值追求——发展主动:牛主任最后总结学科教研基地价值的实现要达到“三有”标准:有料——实实在在的研修内容;有趣——丰富多样的研修形式;有效——收获可见的专业成长。


牛玉玺主任做主旨报告

两个主旨报告后,谭文明老师带领与会人员进行内容回顾、反思和互动答疑,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固化学习成果。现场校长和老师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气氛活跃热烈,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石家庄教科所杨主任感谢参训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学习,感谢海淀进校专家团队的专业支持和指导。


谭文明老师总结回顾

本次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广东省东莞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顺利开展,这是海淀教研课程和学科教研基地成果的一次具体展示,也是与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实际相融合、赋能当地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一次深度合作。海淀进校将与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双主体协同推进,共同探索“金色成长”海淀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的路径和机制,激励更多学校创生出本土化的优秀教学成果,整体提升区域育人质量。

背景介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启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海淀进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为推广应用成果。海淀进校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关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从各省市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实际出发,系统考虑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要素,形成成果推广应用三年工作方案,在各示范区开展启动培训和跟进指导。



文:成果推广应用办公室

图: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