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苏明义主任以《责任 担当 奉献》为题对本期研修项目启动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以导师制研修的“三维六阶”课程为总体架构,各学科组基于学科特色和学员个性化需求,立足“新学员规划及实践交流研讨会”制定研修规划,导师学员之间建立密切沟通,明确发展需求;通过“书香文化节”活动,将“教学-阅读-研究-写作”相结合,凝练固化阅读成果;通过学科组自选课程,围绕“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学科教学与教材”“专业成长与团队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导师与学员以课堂为主场,研讨教学真问题,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以共同体研修的力量,辐射引领全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组陈延军老师、中学英语组孔繁华老师、化学组任宝华老师三位组长代表就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组主题研修活动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
小学语文组导师组长陈延军从活动安排的三个阶段入手进行分享。
第一阶段:及时布置,全面策划。导师组内、导师与学员之间建立密切沟通,基于研讨会、座谈会和线上沟通等方式,调研学员学习需求,了解学员研修情况,及时组织和布置活动安排,早思考、早规划。
第二阶段:构建团队,集体备课。在组长统筹、导师安排下,学科组内搭建1+2+X的研修梯队,走“一群人向前”的智慧成长之路。活动中注重读书、课题和课堂的关系,加强研修实践性。备课过程中研修团队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和集体的力量。第三阶段,课堂展示,课后反思。导师评课鞭辟入里,评委点评高位引领,团队磨课共同进步。小学语文组的活动不但促进组内学员的成长进步,其活动效应进一步实现跨校辐射和引领。
中学英语组导师组长孔繁华从活动的准备、展示和收获各环节进行分享。
学科组积极动员学员组建研究团队,立足学生实际,深研课堂教学,通过研讨活动,促进骨干教师研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设计、加深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探索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
在团队的精心打磨下,学员展示课亮点不断:1.教学理念先进,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关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课堂教学凸显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绿色成长”;3.结合英语学科的课程特点,寻求更多的规律和刺激点:学生学习任务的自主性——AB面教案设计、思维导图的应用、多学科融合等。
通过总结多位学员的展示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案中的学科育人目标与实际授课剥离,学科育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剥离;2.教师课堂观察不够;3.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完整性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学生知识的落实不到位等。这些发现为学员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后续开展指明了方向。
化学组导师组长任宝华以《整体规划 螺旋上升 助力发展》为题进行分享。
化学组以名师工作站导师制研修的“三维六阶”课程为基础,结合化学学科的课程结构来设计学科自选课程。化学作为科技发展的中心基础学科,近年来面临新中考、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多重考验。因此,配合名师工作站的通识必选课程,结合化学学科现状,分析学员需求,进行整体规划,以“关注名师学习—深入名师学习—反思名师学习”三步走的规划设计主题研修活动,使课程内容设置螺旋上升。通过认真实施自选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助力名师学员专业发展。
工作计划研讨
鲁春秀老师就未来研修活动的研修目标、研修设计和实施思路进行了分享。
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海淀骨干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推进以学科组共同体为基础的团队专业研究,同时联动研修学员所在校校本教研和跨校际教研,构建“区域学科组教研-校本教研-跨校际教研”的良性研修生态,在研修活动中吸纳校本教研特色、分享不同学校教研优势,以导师制项目的名师力量影响、辐射全区骨干教师的共研、共修、共进。
领导讲话
会议最后,左滨科长和林秀艳副校长对各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左滨科长充分肯定了陈延军、孔繁华和任宝华老师提出的“导师资源的再利用、再辐射”“教育反思意识”“研修课程螺旋进阶”等观点。她提出,名师工作站的导师和学员是海淀教师队伍的排头兵,这一支导师与学员组成的名师队伍,像磁铁一样聚合起广大的海淀教师,以学生学习获得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引领着海淀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林秀艳副校长用“三个效应”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1.磁铁效应。导师和学员共同体形成巨大的磁铁效应,不但吸引项目内的学员研修提升,同时凝聚起广大的海淀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协同赋能、共同进步。
2.淘金效应。在名师工作站的研修活动中,导师除了引领学员专业发展,还需要在深入了解学员个人特质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人才,为海淀教师队伍建设培育金种子、发掘好苗子。
3.旗帜效应。名师工作站的研修队伍是海淀教师中的佼佼者组成的队伍,是教师发展的一面旗帜,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名师辐射和引领作用,未来也要始终保持先进、走在前面,将海淀教育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文: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