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海淀区教工委、教委根据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建设境内、境外研修基地,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精心组建团队、整合各类资源、聚焦研修主题、系统规划课程,通过行前规划-境外研修-跟进实践三个阶段,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拓宽教师国际视野,开展教学实证研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引领示范教师团队,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骨干教师专题跟进式国际研修模式。
2019年9月,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20所学校的21名骨干教师,赴美参加了为期28天的专题跟进式国际研修,研修主题为“基于学生发展和问题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研修回国之后,研修团学员积极应用所学所获,带领团队在课堂教学、课程研究、项目学习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为了辐射更多教师,持续推进研究,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于2020年6月30日下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海淀区骨干教师专题跟进式国际研修研讨会。
研修团教师及所在学校主管领导,海淀区部分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海淀-延庆结对协作项目科学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海淀区科学学科深度学习及项目式学习项目实验校教师共120余人,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苏明义主任主持。苏主任认为研修团的21位老师“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引领教师团队共同实践,助力海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专题报告及说课
一、研修团团长、海淀进校小学教研室 柏春庆主任
柏老师以《海纳百川 且思且行》为主题,全面介绍和梳理了团员研修的经历和收获,从教育评价、心理辅导、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多个领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同时,研修团注重跟进研修,学员在教研组、学校和区域层面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和团队研究,不断探索尝试,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有了很多新的做法和经验,并形成了可供借鉴和研讨的案例。
二、育鹰小学 蒋振东老师
蒋老师以说课的形式,以《阴面教室导光系统》这节课为例进行分享。在之前的设计中,鲜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发散性不够。蒋老师结合项目式学习的观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从原来的产品导向变为素养导向,从结果导向变为探究导向,从课堂情境走向社会情境,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研修团副团长、海淀进校 尹博远老师
1.初心与使命
海淀对项目式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学习目标确定、项目主题规划与选取、挑战性问题与任务设计、持续性和表现性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此次境外研修,每一位团员都是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重点观摩、重点提问,希望通过学习去解决老师的困惑,在区域教研层面形成有价值的案例和经验。
2.收获与反思
尹老师将其总结为“全面关注学生”“注重设计思维”和“善用活动策略”三个方面,并结合《基于设计思维的原电池教学》《石油分馏产物及其主要用途》等生动的学科案例进行了解读。
3.策略与展望
不同学校试点,遵循统筹、按需、择优的原则,实现多样态、全覆盖、全实施;问题解决与知识学习并行,从学科局部出发挑战跨学科,尝试多种策略提升学习体验;探索表现性和持续性评价方法,关注实际因素和社会影响。
四、北京科技大学附中 宋方老师
1.情境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影响
宋老师认为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情境学习资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指向素养的评价必须要有恰当的情境;此外,不同素养的情境适应性决定了情境对素养发展的支撑作用。
2.情境下教与学的重要策略
结合科大附中的校本教研成果和相关案例,宋老师将境外研修的收获学以致用,提出以合作学习优化情境教学过程、运用STAEM项目规划模式分步骤规划情境教学,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阅读素养,以此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和质量,并在课后依托小结作业提升学生的情境化学习能力。
专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崔嵘
先进性:老师们的汇报成果展现了海淀教师渴慕知识、追求卓越、奋发向上的浓浓教育情怀,这也是海淀教育先进性、开放性和国际化的集中体现。
专业性:老师们在专业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服务学生发展,同时,更要以开阔的视野、系统的思考、跨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面对未来的复杂世界。
研究性:研修团的老师作为种子团队,要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到基于情境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中来,在海淀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要聚焦问题破解瓶颈,基于循证开展实践,探索差异化教学,在区域层面守正创新。
领导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 罗滨
罗校长凝练成六个关键词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珍惜:此次国际研修是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及各部门为大家提供的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值得珍惜。
难忘:28天的专题学习、系列研讨,以及回国后的跟进实践,非常难忘。
超越:一个人的进步,一个学校的进步,是老师自我超越的过程,需要智慧、能力和勇气,更要有学习成果,因此还需要转化、需要打破、需要成长。
挑战:在项目式学习中,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选择挑战性任务,如何高效设计学习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挑战自我。
改变:学习归来,课堂要有一种化学变化,将国际经验与海淀实践相融合,实现本土转化并落地,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模式和方法。
带动:从自身做起,带动本校的同事、海淀的同行,发挥辐射作用,推动课堂改变,在学校和区域层面将研修持续进行下去。
结语
骨干教师专题跟进式国际研修项目,拓宽了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融合中西方教育的优秀元素,让教师看到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元样态,促进了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同时也将海淀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带向了国际,通过与国外教师的互相学习和探讨,促进了海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融合。
团员云合影
文/图:名师工作站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