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总结海淀区“十三五”校本研修的经验与特色,助力学校科学谋划“十四五”校本研修工作,5月26日下午,聚焦“校本研修”专题,海淀区召开了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本次会议由海淀区教委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朝晖作专题培训,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屠永永、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全体干部教师,海淀区各中小学、职业高中、学区管理中心教师培训负责人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主持。
会议现场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十三五”时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教师培训优秀科研成果、海淀区“十三五”校本培训精品课程表彰;新时代教师培训丛书成果介绍与应用建议;学校校本研修案例分享;专家点评指导和专题培训;领导讲话。
“十三五”时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刘锌作题为“区校合力 打造优质校本研修新生态”的工作总结,介绍海淀区“十三五”时期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区校合力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创新实践及成效。
海淀进校师训部主任刘锌作工作总结
1.统筹规划,建立机制,培育适宜土壤
(1)顶层规划,发布《海淀区“十三五”时期中小学、职业高中校本研修工作意见》,指导全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2)过程引导,建立校本协作制度、培训者培训制度、校本邀约制度,保障实施。
(3)重视评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制定校本研修评价标准。
2.区域指导,建设队伍,增强内生力
(1)构建“教师培训负责人核心素养”“教研组长能力要素”框架,引领校本培训者发展。
(2)设计并实施校本培训负责人、教研组长三阶段跟进式研修课程,提升教师发展领导力、学科校本研修领导力。
3.搭建平台,示范分享,实现协同共进
(1)邀约展示,辐射带动,发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通过校本研修案例与故事的征集与评选,提炼学校校本研修特色。
(3)研制《海淀“十三五”时期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引领学校共建79门教师培训精品课程。
(4)联片研修,以研修分中心、学区、集团、校本培训示范校为核心,协同共进。
优秀表彰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屠永永宣读颁奖辞,对17所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14项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教师培训优秀科研成果、66门海淀区“十三五”校本培训精品课程进行表彰。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屠永永宣读颁奖辞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屠永永、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师训部主任刘锌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奖。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合影
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教师培训优秀科研成果获奖代表合影
海淀区“十三五”校本培训精品课程获奖代表合影
成果介绍与应用建议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对“新时代教师培训丛书”《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指南》的主要内容及应用建议进行了介绍。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介绍丛书及应用建议
丛书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定位是“服务于新时代的教师和教研员两支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包含对新任教师培训的认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实施与体系建构,培训效果评估与促进学以致用,以及培训方案和实践案例五部分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指南》包含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建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环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骨干教师区域研修课程体系与研修模式,骨干教师校本研修与自主研修,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和实践案例六部分内容。
应用建议:一是带着问题学习,二是结合观点探索,三是基于实践思考,四是借助链接延伸阅读。各校可参照《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指南》中提出的“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六级进阶模型”,对新任、骨干教师研修整体做出科学规划,注意区、校两层面的有效衔接;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关注成人学习基本理念,基于需求导向,精准聚焦育人,运用多重方法和策略激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不断成长,为其专业发展持续赋能。
学校校本研修案例分享
聚焦校本研修课程建设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贾素艳以“聚焦校本研修课程建设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题作案例分享。
石油附小副校长贾素艳作案例分享
学校基于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的相关政策要求,基于对全体教师以及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调研,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全员培训、分层分类培训课程。
其中,分层培训课程包括:
(1)青年教师培训——深扎根 站稳课堂:包含文化融合、职业规划、专业基础、能力提升四个模块;
(2)骨干教师培训——勇探路 突破瓶颈:包含职业规划与团队发展、课程构建与实施、单元教学研究、成果凝炼与表达四个模块;
(3)名师发展培训——深研究 形成风格:包含规划方案、提炼理念、思想凝炼三个模块;
(4)经验型教师培训——重分享 经验传承:包含经验传承、智慧分享、课堂示范三个模块。
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为例,其探索与实践包括两个阶段——
(1)“深度理解”阶段:学习理解、骨干先行、阶段反思、经验推广;
(2)“课堂落地”阶段:策略引领、骨干引路、学科实践、课堂推广。
研究引领 贯通培养 校本研修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凤芹以“研究引领 贯通培养 校本研修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为题作案例分享。
育英学校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凤芹作案例分享
“十三五”时期,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从外在的被动培训走向内在需求的自我成长。研修目标:校本研修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向着反思性实践者、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者努力。
实施原则:从问题出发,问道于教师。
学校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
(1)一个方案:《北京市育英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案》;
(2)一套机制:“贯通培养”服务保障机制、学术制度;
(3)一个体系:“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贯通培养体系;
(4)一体化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课程、统筹资源、打通教研、贯通培养。
学校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包括:自主课程、全员课程、分层分类课程、个性化课程。
学校通过行动研究引领校本研修的实施。聚焦一体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全员研修,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实施、反思改进的研究过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点评指导和专题培训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朝晖对两所学校的案例分享进行点评指导,并作题为“新时期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与实施”的专题培训。
首师大教授杨朝晖作点评指导和专题培训
案例点评:两所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师发展理念和校本研修理念;对教师发展目标有高站位和系统思考,定位精准,研修思路清晰;学校注重顶层设计,关注校本教师发展的整体性建构;尊重教师主体,注重需求调研;遵循成长规律,注重课程系列化设计;注重过程设计,有效推动学习持续发生;研训一体,注重研究的引领作用;对“十四五”的思考有时代性、有继承意识。
专题培训:
杨教授对各学校制定“十四五”校本研修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1.对指导思想的建议:与时俱进、自我突破、务本求实、守正出新。
2.对基本原则的建议:整体有机,整合减负;立足岗位,灵活机动;激发主体,促进学习;问题导向,持续改进。
3.对工作目标的建议:体现针对性与发展性。
4.对重点任务的建议:在资源建设方面,转换视角、充分重视自身培训资源的收集、孵化和利用;在专题研修方面,关注教师内在发展,导正教师认同、建立教师信念,挖掘教师实践性知识,做好校本研修整体设计;在成果固化方面,搭建从理念到实践之桥。
5.对组织与保障的建议:校长一定亲自抓,将校本研修作为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和进行领导团队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建立先进的校本教师发展理念,体现引领性;形成机制,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领导讲话
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讲话
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在讲话中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谋划好“十四五”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研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高质量的校本研修必将提升教师素养,产生促进学校发展的整体推动力。
面向“十四五”,推进学校校本研修的高质量发展,要抓住5个关键点:一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学习为中心;二是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精准定位、系统规划和持续推进;三是要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培育校本研修文化;四是要重视教研组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关键作用;五是在校本研修中高度重视师德培训,开发并实施身边的师德榜样微课程,开展师德案例反思研修。
本次会议对于各学校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校本研修的主要经验、特色、创新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各学校科学规划“十四五”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探索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的新路径、新经验、新模式,促进校本研修提质增效,促进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必将持续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文:王秀英、迟淑玲、张晓、李珂、谭文明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