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国家、市区关于课程改革的系列文件,提高海淀区中学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区域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2021年4月28日至29日,“海淀区中学教学干部2021年系列培训之初高中课程建设工作坊第一期专题研修”顺利开展。本次研修活动由海淀教委基教二科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举办,来自海淀区24所初中校、19所高中校的干部教师参与了第一期研修活动。
领导致辞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海淀教委基教二科解淑娟副科长出席活动。研修活动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副主任李俊鹏主持。
图1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海淀教委基教二科解淑娟副科长对参会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欢迎。她指出,海淀区课程建设工作坊是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提升干部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载体。一大批学校、干部教师从中受益,学校课程建设得到专业化的指导,课程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希望各校通过本次工作坊研修:
(1)积极应对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与挑战,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新课程,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在整体把握全区课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讨、深度思考,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突出优势、提升空间,持续优化本校课程建设质量;(3)提升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课程规划方案研制能力,持续借力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的专业力量,让学校课程走向新高度。

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以“问题・方向・策略:初中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为题做主旨报告。她从全区初中课程规划方案调研情况切入,深度分析了区域学校课程体系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问题,强调“好的学校课程体系”应该是“高”站位,立足学校课程整体育人的高度;“清”外显,形成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结构;“强”功能,以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打通学校发展各环节,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品牌功能的发挥。同时,结合案例,对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发展的方向提出具体的策略意见。
图3 刘丽丽老师做主旨报告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柯珊老师以“科学・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与优化”为题做主旨报告。她首先对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与要求做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案例,详细解读了学校课程规划的基本规范。结合“海淀区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指标2.0”评价标准,对学校课程规划如何实现“科学性”“规范性”和“校本性”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图4 柯珊老师做主旨报告
案例分享
为进一步帮助学校明晰课程建设与优化的实践路径,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和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分别做案例分享。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许金哲主任做题为“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初中课程体系的建构”报告。他强调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始终以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为抓手,在持续优化中形成了本校的星空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与本校的资源优势,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领域;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大中联动”课程;注重实践探究,丰富学习方式;课程多层级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有效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
图5 许金哲主任做案例分享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陈平主任以“‘3L5F’五彩课程的建设与升级”为题做报告。他从学校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成果以及课程建设的优化与升级三个方面做分享。介绍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从以教师专长为主,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再到现在以“脊梁人才”培养目标整体架构、系统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分层次、多领域、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结构,统领全局、整合资源,发展本校特色,提升育人品质。
图6 陈平主任做案例分享
工作坊研讨
初中、高中两场工作坊研讨相继开展。工作坊研讨环节由李俊鹏主任主持。为帮助各位教师清楚工作坊研修形式,了解工作坊的环节与流程,李俊鹏主任首先对工作坊拟达成的目标和流程安排做了简要介绍,同时,让每组成员在组内做交流,确定组长,并明确组长、组员的责任分工。在热烈的交流后,李俊鹏主任带领大家完成三个关键任务,包括“您对主旨报告的印象”“为学校课程体系画像”以及“学校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与改进行动”,引导全体成员深入研讨,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启发。
图7 工作坊研讨
在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后,教师们对学校课程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好的学校课程体系的特质以及学校课程发展优化策略形成重要共识。包括学校课程建设要有清晰的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站在学校整体育人的高度,形成层次清晰、类别丰富的课程体系。并且,按照课程建设科学性、规范性和校本性的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学校课程建设各项工作,增强各教研组、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育人品质。
图8 工作坊展示分享
领导总结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做总结讲话。她以问题“学校课程建设是成文、成事还是成人?”“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是行动纲领,还是行动指南?”“课程优化迭代的行动中,您最想做的事情”为引导,在与各干部教师交流中指出:
(1)学校课程建设是成文、成事与成人的统一:既要研制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规划方案,同时也要扎实有效、持续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
(2)课程规划方案是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的统一:作为行动纲领,要形成根本性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方针;作为指南,方案要形成具体的行动指导、明确的行动路线。
(3)切实发挥中层干部的骨干作用。基于工作坊研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系统规划、设计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推进学校课程持续优化发展。
同时,林秀艳副校长用关键词,概括、强调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应该把握住的要点。(1)团队。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三只专业队伍协力合作,包括领导团队、工作团队和“学校+”团队,通过全员参与、借助外部资源,系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2)体系。学校课程建设是大系统,既要把握住学校课程建设关键要素、环节,同时,也要保证各环节间的紧密联系与一致性设计,让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育人系统。(3)素养。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校要从学科教学走向课程育人,通过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养发展。(4)目标、结构与评价。加强学校课程目标的统领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提升课程结构的逻辑性设计;以静态与动态结合相结合原则加强课程建设自我评价。
图9 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讲话
最后,林秀艳副校长代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对全体干部教师的深度参与和智慧分享表示感谢。她表示,课程指导中心作为区域学校课程发展的研究、指导、服务和推广中心,始终以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为核心工作。课程指导中心将与各校携手同行,以专业力量更好服务学校课程发展,不断提升海淀基础教育品质。
参会教师感受
北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校长助理 蔡强:本次工作坊研修收获很大,让我们更加清楚,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全员参与,站在学校课程整体育人的高度,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地大附中教科研主任 王小明:特别喜欢今天工作坊的研修形式,不仅从主旨报告中学到很多,在与组内交流中也学到很多。通过这次工作坊的学习,让我们更好反思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发现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课程结构的逻辑性还不够强,课程特色不够突出。学校课程发展,教研组的力量不可或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也亟待提升。这是我们后面要把握的重点。
中法实验学校副校长 李德昌:从问题、策略和跟进行动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学校在课程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校本性上存在的不足,让我们更加清楚学校课程发展的着力点。比如,对于我校学生数量少、班额小的特点,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基础、摸清底数、挖掘特色,以小班化教学为着力,打造本校课程特色。
海淀进校大兴分校 范洁:通过今天的研修培训更深层次理解了在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时如何实现规范性,科学性和校本性。规范性不但体现在文本的规范,要素齐备,还要课程分类规范,实施规范;科学性要体现课程整体设计的逻辑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校本性需要深度分析校情、学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和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张治、张烨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