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首批怒江州支教教师研修班暨怒江教育帮扶行动动员会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主持会议,云南省教育厅、怒江州委州政府、教育部国培项目办、名师领航培养基地、领航名师代表、首批怒江州支教教师、怒江州受援学校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怒江教育帮扶行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牵头组织的定点帮扶行动。该行动以名师领航工程学员所在校派遣老师驻校支教为中心,以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一所当地高校和多所学校和教研机构共同推进的“1+1+N”精准帮扶为支撑,起到引领教学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改善教育生态的作用。
勇担使命:多方支援组建帮扶团队
在此次行动中,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基地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多方协调,基地学员安永全老师、李永红老师、岳海江三位老师主动承担此项任务,做了大量工作,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学校、名师工作室学员进行了充分沟通,选派了7位骨干教师,对口支援贡山县第一中学和茨开镇中心学校,深度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等各项工作。
海淀进校基地支教教师名单
在此次教育帮扶行动中,由海淀进校工会主席、校内副校长赵杰志同志挂职贡山教体局副局长,由三位领航名师岳海江、安永全、李永红老师作为导师,海淀进校基地、领航名师工作室将与支教教师结成支教团队,共同支持和开展支教活动,为老师提供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
专业引领:座谈会明确方向与定位
10月28日下午,贡山支教团队在怒江州与贡山县教体局李椿宏局长、贡山县第一中学徐锐宣校长、茨开镇中心学校熊胜华校长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和需求,为后期开展工作制定规划。
座谈会上,八位支教教师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贡山县教体局李椿宏局长介绍了贡山教育的整体情况,两所受援学校茨开镇中心学校熊胜华校长、贡山一中徐锐宣校长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学生、师资和软硬件情况,支教教师就所关心的问题与局长和两位校长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在会上,支教团队还成立了班委会和党小组,确立了班长、党小组组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联络员、办公室主任,并迅速制订了班级管理章程,为整个团队高效沟通和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最后,海淀进校赵杰志副校长进行了总结讲话,赵校长指出,在贡山的支教经历一定会在各位老师的执教生涯中留下特殊记忆,希望老师们将“引领、示范、点燃”作为工作定位,结合学校和当地教育实际,融合创新、循序渐进,让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在贡山生根、发芽、结果,通过支教谱写一段美丽故事。
此次座谈会,让老师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教育现状,包括学生和学校的情况,帮助老师迅速找到了工作定位和切入点,如李局长提到当地的家庭教育较为薄弱,内蒙古的孟庆彪老师正好是当地的关工委主任,也是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孟老师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正好在贡山发挥作用;吴小霞老师和朱昭伦老师是李永红老师工作室学员,围绕生活化作文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与校长沟通的过程中,他们认为“生活化作文”从小处着手、从生活出发,非常适合当地孩子开展言语实践,可以进行基于学情的本土化尝试,等等。
责任担当:做规划带队伍破难题
10月29日清晨,海淀进校支教团队第一个启程,从怒江州泸水市出发,将老师们送往支教所在地贡山县。
从泸水到贡山,全程不到250公里,支教小分队一共走了6个多小时,路上随处可见塌方和落石,老师们一路走,也一路体会了贡山教育和贡山教师的不易,也深刻理解了贡山教体局李椿宏局长所介绍的当地教育情况: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住。这让送教团队更加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也更加明白了教育部对此次教育帮扶的定位——不是来顶岗,是来带队伍!
到达贡山之后,当地县委、县政府及教体局为送教团队举行了欢迎仪式, 县委常委、副县长刘锐代表县政府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县情和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刘县长提到,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贡山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经济、地域、师资、群众受教育意识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水平还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学生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八位支教教师为贡山教育带来鲜活力量,也将竭尽所能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搭建各种平台让支教老师发挥作用,以支教教师为纽带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
赵杰志校长希望老师们在支教期间能多岗位胜任,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与当地教师结成共同体,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学校长本领、带队伍,改善学校管理水平,与当地教师、校长和领导一起努力,帮助贡山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李椿宏局长最后对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俗做了介绍,同时感谢教师司的重视,希望老师们能在贡山留下足迹、留下成果,教体局一定做好后勤保障、做好工作接洽。
之后,送教团队来到了学校,对老师们的住宿、办公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了解,老师们在贡山安顿好之后,迅速投入开始了支教生活,进班听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听取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并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制订了工作行动计划,有些老师已经开始更新自己的“支教日记”,决定将自己在贡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记录下来,进行教学梳理和反思,留下自己教师生涯中的“贡山印记”。
在后期,名师领航海淀进校基地与领航名师工作室将持续跟进支教工作,作为支教老师的大后方和智囊团,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与交流,为老师们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以点带面,精准引领,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帮扶,多维度、组团式提高教育帮扶质量。
文:领航项目组
图:支教教师
编辑: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