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24日,SEK2020中国儿童科学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让科学教育更科学——让科学教育燃起来”为主题,聚焦中国科学院儿童科普阵营展示、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儿童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儿童科学教育场景设计与实现、儿童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等议题。罗滨校长、赵杰志副校长、李峰副主任、教研员田彭彭等参加论坛。罗滨校长受邀出席23日上午主题论坛,并以“点燃:让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为题作主题发言。
图1 罗滨校长作主题发言
主题论坛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明等来自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人士。
图2 罗滨校长参加论坛开幕式暨SEK科学教师种子计划启动仪式
罗滨校长从“对于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考、提高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实践、未来开展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位”三个方面,分享了她对开展儿童科学教育及科学教师培养的思考,罗校长还分享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升全区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指导各类型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与案例。
图3 罗滨校长主题发言
图4 海淀区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研修
罗校指出开展幼儿科学教育要注重:
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发展初步探究能力
教师是儿童早期科学学习的重要“指导者”,家长是儿童早期科学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她还指出未来人才培养重点是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教师要有智能时代的知识结构,超越知识的教师素养,育德能力和成就儿童能力,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升级,要让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未来开展科学教育四点思考:
激发“好奇心”:用儿童的方式学科学;微探究、微实验、和小伙伴一起;多体验、多感悟、多思考、多表达。
学习“可迁移”:孩子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知识点;应该要让它可迁移;建立关联。
一定要“做中学”: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科学,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多个项目学科学;多种形式学科学;融合中学科学。
有依据的“批判性”:质疑的精神和能力反思,自我认识和改进优化。
罗滨校长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热烈掌声,大家对海淀学前科学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理解。海淀教研人在呵护儿童的好奇心与天性前提下,围绕科学教育核心问题,遴选建设STEM实验幼儿园,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实验,注重科学教育中小幼学段衔接,鼓励教师体验观察、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科学实践过程,理解科学本质等系列经验得到参会者广泛认可。
海淀区儿童科学教育相关成果链接:
公开出版:《幼儿主动学习——支架幼儿学习的教育实践》《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课程探索》等
展示交流:“区域游戏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等在教育部国培项目展示和交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游戏材料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展示分享
政府项目:“科学领域关键经验解读与活动指导”入选北京市政府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北京市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课程
海淀进校通过参加SEK2020中国儿童科学教育高峰论坛,全面展现了海淀区立足区域实际针对儿童与教师开展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进一步了解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动态。未来将基于教师现状,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通过激发与点燃,让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文:田彭彭
图:“SEK 2020 中国儿童科学教育高峰论坛组委会”提供
编辑: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