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帮助新进教研员全面了解海淀进校的办学理念、机构职能,理解并认同进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和身份,落实岗位职责要求,加强教研能力建设。10月23日下午,海淀进校进修书院举办以“心有方向,行有路径”为主题的新入职教研员培训活动。活动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主持。
图1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图2 活动现场
主题分享
(一)双向赋能 一路同行
皮国萃主任以“双向赋能 一路同行”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海淀进校的基本情况、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基本情况:
自1972年海淀进校成立,先后经历补偿型和示范型的继续教育,2011年开始走向研究型继续教育的道路。
明确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和教师发展武大中心的只能定位,服务师生发展。
五大国家级基地落户海淀进校,发挥常规示范、高端引领作用。
成立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探索教研部门引领中小学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队伍建设:
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高度重视教研员队伍建设,持续引进、培养人才,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兼顾全体教职工发展,更注重不同群体特性和特殊发展需求,为教研员群体提供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培训和研修活动。
制度建设:
系统规章制度建设,帮助教研员内化于心、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现自我管理。
图3 皮国萃主任分享交流
(二)新起点 新目标 新信仰
任宝华分享了20余年教研工作中两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以此激励新进教研员们明确职责、担当重任、团结奋进、共创辉煌。
在海淀进校开启新起点,树立新目标,规划新方向,实现新作为。
发挥一个“拳头”的力量,团结中心组教研老师,服务教师、服务学生。
教研员要做“人梯”,要成为帮助教师实现梦想的人。帮助教师上好研究课的同时,对自身成长为研究型教研员也是一种助力。
图4 任宝华老师分享交流
(三)与优秀的人为伍 让自己变得优秀
崔琰副主任以自身成长为例,分享了“教师-教研员-合格教研员”角色转变路径,与参会教师共同探讨几个核心问题: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支持学校课程供给的转型升级?如何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如何帮助教师基于评价来改进教学?
崔主任从学科教研员日常听评课、教研活动、考试命题的常规工作中,总结提炼“没有任何东西是白学的”“说教是最苍白无力的,让老师做到的事,首先教研员自己能做到”“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待改革”“‘讲究’不‘将就’”等教研工作箴言。
图5 崔琰副主任分享交流
(四)职业热爱 专业成长 事业发展
刘丽丽老师从青年教研员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专业兴趣-职业热爱-专业成长-事业发展”的心路历程,并深度剖析了每一阶段中角色转化路径和方式。
如何从专业兴趣变成职业热爱:不破不立,经历经验和思维的重构;谦逊学人、认真学事;强化使命意识,强烈认同教研工作,坚定笃志。
如何从职业热爱变成专业成长:明确发展定位;深度理解教研工作;在工作中树立责任与担当。
如何从专业成长变成事业发展:在一个信任、倾听、包容的团队中历练、成长,助力每一个教研员从合格教师成长到发展型教师,最后发展为专家名师。
图6 刘丽丽老师分享交流
工作坊研讨
首先,林秀艳副校长组织参训教师分享交流了工作中面临的困惑,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规划。在随后的工作坊研讨中,聚焦“你心中的海淀进校”展开了分组交流,描绘和诠释了对海淀进校的理解、认同与期望。
图7 坊前交流
分组展示
(一)一马当先组
一马当先组构建了一个“个人-团队-学校”的“赋能金字塔”进修价值观模型。
模型底层以个体专业能力和强大内驱力为基,个人专业发展离不开团队,中间层是与团队成员形成的发展共同体,这一层充分体现团队的协作性和发展性;个体成长为团队注入新鲜能量,团队发展为个人成长赋能,二者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场域。
多个场域共同形成进修学校这个金色名片上的钻石级品牌体系,品牌体系中体现出品牌定位准、研究范式精的特征,也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且以强大的执行力保障品牌影响力,最终构建的金色品牌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
(二)罗盘组
第二组以“海淀进校形象罗盘”为载体,展示工作路径的循环往复,描绘出对海淀进校的美好愿景。
想干事:问题·研判·规划·猜想
布局工作,需要基于问题、需求导向,精准研判思路,全面统筹规划。期间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遇到艰难险阻。但论证猜想的过程就是为工作推进奠基的过程。
能干事:情怀·知识·素养·资源
做好工作,既要秉持高尚教育情怀,也要在知识与素养方面做到高端引领,同时还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疫情袭来,更让我们意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干成事:合作·实践·评价·推广
完成工作,离不开各部门团队合作,实践深耕,更离不开对实效的评价与反思。把经过检验和认可的成果推广,在惠及更大范围群体的同时,将工作引向新一轮的布局谋划当中。
(三)好大一棵树组
第三组以脚踏实地、顶天立地、欣欣向荣为意,用一棵“生长”之树描绘了心目中海淀进校的样子。
树根:
根植海淀沃土,用专业化研究、精准化研训和系统化课程支撑学校发展。
专业化研究:有政策、理论、学科和实践等;
精准化研训:根据校情、学情和教情等,分层分类开展研训;
系统化课程:中小学课程、5+M+N研修课程等。
树干:
心有信念,行有担当,怀揣教育情怀,不忘初心,通过树根吸收养分,海淀进校与教研员们一起共同成长。
树枝:
作为海淀教育的“命根子”的根,“金名片”上的钻石、珍珠,海淀进校将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教育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第三组老师们畅想海淀进校愿景——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
(四)五星级小组:
第四组教研员结合入职培训及进入海淀进校的工作体验,将对学校的理解具体定位在五大中心的重点职能与海淀一体化“大教研”模式方面。
课程指导中心发挥着全区课程建设引领作用;
教学研究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则共同发挥着支撑、陪伴海淀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资源建设中心为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保障,疫情环境下,这一职能定位更加凸显;
质量评价中心则“以评促改”,起着反馈教学教研工作的作用。五大中心共同指向四个服务,打造并持续优化一体化“大教研”模式。
新入职教研员清晰组织机构的定位,也有利于更好地定位自我,认真规划职业发展的道路,汇聚团队力量,推动海淀进校与海淀教育的持续发展。
(五)与大师为“五”组
第五组教研员头脑风暴,畅想“一流的教师教育中心”的特征:
教研高地:海淀进校作为全国全市的教研高地,“5+M+N”为代表的研修课程体系,创造了教研新范式。
责任使命:有一批勇于奉献和担当,以培养促进教师成长的优秀教研员,是优秀教师的孵化器。
学术引领: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循环,引领全区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
进修标杆:新入职教师成为海淀进校的新鲜血液,为海淀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将“研修标杆”推向新高度,永葆海淀金名片。
最后,杭跃男老师分享两则工作信条——“我们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以此来激励教研员们成为一流教师教育中心的建设者、领跑者。
图8 工作坊研讨
领导讲话
(一) 申军红常务副校长讲话
1.时刻以优秀教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019年3月,海淀进校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委托承担“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项目,组建专业研制团队,建立多方合作研究机制,共同研制全国《中小学教研员专业标准》。每一位新入职的教研员都应该以《标准》为导向和指引,努力朝着优秀教研员的方向努力,全方位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
2.选择了进修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这是一种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是有挑战而创新的生活,是有专业自尊和专业自信的生活,希望每位新入职的教研员都能够享受在进修的工作和生活,与优秀的进修人同行,做幸福的海淀进校人。
图10 申军红常务副校长讲话
(二) 罗滨校长讲话
罗滨校长提到,我们欣喜地欢迎每一位新入职的教研员的加入,新教研员的加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新鲜血液,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发展强有力的生力军。罗校长对新入职教研员提出了三点要求和希望:
尽快转换角色:要提高学习力,尽快适应海淀进校的工作节奏,胜任新岗位的各项工作
尽快建立标准:要自我设定较高的工作标准,以高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投入工作中
尽快形成工作作风:要形成严谨细致、务实担当、勤勉高效、团队协作的好作风
希望每位新入职的教研员都能够尽快融入海淀进校的大家庭中,从进校汲取力量,为进校贡献智慧。今后,海淀进校还将持续为教研员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平台,让每位教研员能够在教师的岗位上有成就感,在生活上有幸福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
图11 罗滨校长讲话
三个多小时的培训,参会教研员全情投入,精神饱满,收获满满。诸多“干货”,不仅提高了参训教师对学校工作和教研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对新进教研员定位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
海淀进校进修书院举办的系列教研员培训活动,搭建了一个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研员们自由分享工作困惑、共同探讨解决路径和方案、描绘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期待。未来,海淀进校将持续关注教研员发展需求,为其素养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更好地服务海淀基础教育。
图12 参会教师合影
参会教师感言
本次新入职教研员培训活动,可以用5个关键词概括——明确、指引、坚定、聚焦、破冰。参加这次活动帮助我们更加明确了教研员角色,指引了教研员方向,坚定了教研员信仰,聚焦了教研员使命!最后,教育需要我们这样的团队,实现AI时代来临教育的破冰!
——赵燕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新入职教研员的培训,也有了更深刻的感触。聆听了领导的寄语、德高望重老师的案例分享、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参与了发散思维的工作坊,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教研和教研员的责任与使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与优秀的进修人共事是荣幸,今后在工作中,我还将努力践行进修精神,向优秀的教研员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董文慧
第二次参加培训依旧收获满满。领导、前辈分享过往经历,同事之间进行思想碰撞,都为我提供不懈动力,心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
——王帅鸣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与优秀的人为伍,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参加完今天的入职培训后我对这两点认识更深了。工作坊中我们小组用“生长”来形容对海淀进校的认识,不断成长更新,扎根海淀沃土,发挥专业支持力量,服务区域教育。小组讨论中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从别人的表达中加深自己的领悟,听教研员的故事、感受教研员的情怀,增强了我们作为进校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孙琪
文:教科室
图:张治、徐磊、孙菲
编辑: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