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集团干部教师齐“充电”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攀登计划”之校长领导力提升行动
2020-10-25 09:28

为持续推进集团一体化建设,促进集团干部教师一体化发展,开拓干部教师教育视野,提升干部教师专业素养,2020年10月15日至17日,海淀进校教育集团10余名干部教师参加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大会以“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为主题,共举办了名家面对面、名校一小时、校长圆桌、专题讲坛、主题论坛、名校长领航班专场等30余场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围绕学校教育扶贫攻坚、学生发展与育人方式、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多个教育改革热点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会场剪影

大会邀请了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侯建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等参加会议,为与会人员解读最新的教育政策,分享教育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

KY.COM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作为本次大会受邀专家出席了16号下午的“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坛。她以“智能时代教师的三个关键能力”为题,分享了面向未来,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的若干思考。

思考:

指向迁移应用

学生的学习若是知识的散点和技能的孤立点,无法形成素养。

实现深度学习

改变机械记忆、模式化套路解题、学生缺乏想象力和深度思考。

线上与线下融合

后疫情时代,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与教研将成为常态。

她谈到,随着育人目标的逐步升级,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向未来,教师需要通过持续的教学改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她以“深度学习”为例介绍了海淀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经验。同时分享了疫情背景下海淀进校所做的教学探索,进而指出智能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关键能力。

智能时代教师的关键能力:

教师的育德能力

教师的应变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


罗校在大会分享



大会期间,集团校干部教师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投入到各个分会场,倾听和学习学术讲座和名家分享。包含集团化/一贯制名校专场、中学名校专场、智能校园主题圆桌、学术发展与育人方式、信息化时代与智慧教育、设计思维与美好教育、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名校长领航班专场等多个专场讲座。集团干部教师结合校情和自身感悟,深入思考新时代下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与生长点。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此行收获满满,深受启发。虽然安排紧凑,每天要学习到晚上9点半,甚至更晚,但会议内容丰富,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和和同行们鲜活案例的分享,让大家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集团参会干部教师合影

教师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变则进,不变则退。这是本次学习最深的感悟。本次学习中了解到有些学校由于教学改革摘掉了薄弱校的帽子,从他们分享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学校的发展是以教改为契机,找到了学校的痛点,也就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虽然有阵痛,但阵痛之后是稳步向上的发展。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科大附中) 张晖

罗滨校长在教育圆桌上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更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罗校长讲到校长最核心的工作是带队伍。带价值观、带精气神,带出一支有责任担当的教师队伍。在上好每一节课中带队伍,在解决问题中带队伍。在解决困难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在面对危重工作中带队伍,带出一支敢打敢拼,肯奉献,能研究的教师队伍。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的工作就是帮助每位老师上一节好课,在这个过程中带领教师团队进行研究,更新理念,加深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对学生观的再认识。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香山分校 刘艳

如果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考一个好分数,教育就沦为知识的大量重复性训练,毫无美感,由此带给学生的学习经验一定是痛苦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经验一定是痛苦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目前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因此,评价教师的工作,显然不仅仅是学生是否拿到了一个好分数,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否喜欢教师的教学,是否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在传递智慧,而只是传递重复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毫无价值而言。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地大附中) 王小明

新高考时代的到来,高考招生模式将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学校如何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甚至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呢?刘成杰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有感悟,学校需要强化学生发展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为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讲座,加强相关师资的培养,以适应新高考的育人模式变化。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刘依

张冬娇老师的讲座《优秀校长要学会三件事》,三件事分别是:时常读、随时想、定期写。其实,每个人若学会并坚持这三件事, 优秀是不求而至、水道渠道的事。退一步说,无论优秀与否,至少这样做,生活会透彻而丰盈;朱志勇老师的讲座《从研究逻辑到工作逻辑》,明线是研究与工作逻辑,暗线是“究真、求善、达美”的人生逻辑。两个报告,两条成长路径,乐听之,愿行之!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秀艳


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已连续举办3年,成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教育工作者思想交流的大舞台。海淀进校教育集团选派干部教师参会学习,是落实“攀登计划”关于提升校长和干部团队领导力的又一举措,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校长和干部团队的学校治理能力,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方向引领的智力支持。

文:王刘依

编辑:高琳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