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四)
——海淀进校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
2020-08-28 20:04

会议背景


2020年8月24-26日,KY.COM召开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海淀进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聚焦“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这一主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修人超前行动,边学习边研究,通过专家讲座、主题报告、工作坊、案例交流、团队展示等形式,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路径和策略,为新学年工作做更充分的准备。

8月26日,海淀进校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精彩持续,内容包括学校工作汇报总结、研修总结及新学年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汇报总结


26日上午,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副校长赵杰志、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分别围绕海淀进校2019-2020学年度工作、海淀进校暑期工作、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者培训进行汇报总结。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王世东主持会议。



王世东书记主持会议


【海淀进校2019-2020学年度工作总结】


林秀艳副校长以《立德 立功 立言》为题,做海淀进校2019-2020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林校长从海淀进校在特殊时期的责任担当说起,重点汇报了过去一学年学校的重点和亮点工作,并介绍了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林秀艳副校长发言


一、立德为先,向上向善

2019-2020学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学年,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大疫当前,海淀进校人不辱使命,冲锋在前。“海淀进修”公众号持续发声,2月9日,罗滨校长发布了《善良 理性 执着——罗滨致全体进修人的一封信》,激励了全体进修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从大年初二开始,海淀进校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研发了“海淀·空中课堂”“海淀·空中亲子乐园”“海淀·云教研”“海淀·云培训”“基于社会性议题的项目式学习资源”等;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社区值守服务;领导带领团队赴集团校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指导非毕业年级复学工作;党办、校办、技术部、教务、财务、行政后勤等部门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支持保障工作。海淀进校人在特殊时期,用担当与智慧,为海淀师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二、立功为本,正念正行

1.  研发“海淀·空中课堂”资源,为师生提供专业支持;

2.  “云教研”“云培训”“云科研”协同发力,特殊时期助力区域教师在线教学;

3. 重点课题项目引领,破解关键难题;

4.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平稳起步,协同发展;

5. 新校区建设工程快高效实施,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6. 2020年新高考元年,海淀首战告捷,再创新高;

7.高水平承办全国会议和活动,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8.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口支持薄弱地区发展。

三、立言为果,声名远扬

过去一学年,海淀进校在努力做好常规工作和创新实践的同时,还参与了30项国家级课题和项目,承担70项区级以上课题项目,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荣获近百项市区级教育科研奖项,研究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广泛。

社会媒体高度关注:

1.教育部微言国培、中国教研网推出海淀进校在线教研与教学工作案例;

2.六家中央主流媒体在9个栏目报道“线上学科教学实施与初高三开学准备”工作;

3.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成立受到广泛关注;

4.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高度关注海淀区高三、教学教研改革情况。


【海淀进校暑期工作总结】


赵杰志副校长以“各项工作系统有序推进,稳扎稳打凸显进修精神”为主题做暑期工作总结。暑假期间,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才铸就了我们优秀的团队,这既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赵杰志副校长发言


一、录制空中课堂资源

录制教育部“空中课堂”资源和区级资源

多次召开专题研讨推进会,进行工作部署、交流研讨、答疑解惑,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各学科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录制计划、选定录制人员、组建录制团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每位教研员负责指导教师备课、录课、监听、审核、修改、定稿等一系列工作。

二、开展各类专题活动

 7月15日,组织召开初专委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新学期工作研讨会;

 8月2日-4日,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者首期培训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海淀进校承担了课程设计和部分研修任务;

教育部课程中心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三年规划审读;

《中小学教研员专业标准》研讨、修改;

“亲子关系30问”微课制作;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干部教师培训总结;

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培训者联盟实践案例评选,获得第一名;

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活动准备;

召开海淀教委和进修学校增值评价研讨会;

启动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筹备并召开集团理事会第二次工作会;

对云南省怒江开展调研;对怀柔区近4000名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对河北易县和赤城县的特岗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三、落实落细各项保障

最后,赵校代表学校感谢每位老师一如既往的工作。他总结道,我们呈现出的是进校人临危不乱、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人振奋,给人激励。


【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者培训】


申军红常务副校长以“‘参与式研究型’课程助力‘领航计划’培训者培训”为题,从研修背景、研修概况、承担的任务、反思成长几个方面,汇报2020年8月2日-4日海淀进校团队承担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者培训任务并参与培训的情况。



申军红常务副校长发言


一、研修背景

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面向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组织系列研修,推进全国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高水平实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省级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继而推进各地实施工作,坚持“培训者先培训”,此次培训者培训计划提升培训团队的研修课程规划与实施能力,为省级研修工作做培训准备。

二、研修概况

研修主题“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型培训的设计与实施”,坚持课标导向、任务导向、问题导向、研修导向、实践导向。为期3天进行9个单元内容的研修,分为开班仪式、通识研修课程、分学科组研修课程、学科研修课程、交流课程与专家指导,突出研究型特色,时间节奏紧凑,内容优质高效。获得教育部诸多相关司局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关注和支持。

三、海淀进修团队承担任务

1. 参与研修方案制定:2020年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研修方案、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团队研修方案。

2. 参与研修实施筹备:参与制订包含14个学科组、校长组、专家版共计16种研修手册,联系授课专家。

3. 组织坊主体验式主题工作坊——坊主体验式培训:赴厦门培训前组织教研员进行三次工作坊培训,通过亲身体验、设计、实施“参与式研究型”工作坊,反思改进,明确工作坊坊主的角色,掌握工作坊设计与实施的内容、流程与方法,形成主题工作坊的设计方案,为“领航计划”培训团队研修工作坊做好准备。

4. 深度参与研修全程:

①罗滨校长开展专题讲座《为了师生的学习——参与式研究型区域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解读研修方案,并介绍参与式研究型工作坊这一创新研修方式的特点、关键要素、及把握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

l  基于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培训者的引导下,教师团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专家引领、案例研讨、工作坊等方式众筹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通过课堂实践、反思改进提升学科育人能力的学习过程。

l  深度沉浸,基于证据。

l  学员多重角色:学习者、培训者、实践者、研究者。

②教研员做分组研修专题讲座,承担工作坊坊主任务:教研员团队承担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美术、信息技术等10个学科组及校长组的授课教师做2场专题讲座,设计与实施28个专题工作坊。

四、反思成长

锻炼团队能力:研修方案的制定、研修课程的规划、工作坊的设计与组织、高中新课程实施关键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提升海淀进校影响力: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专家高度评价和认可;

促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参与式研究型培训,众筹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此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领航计划”培训者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海淀进校教研员团队面对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研修,在罗滨校长的带领下勇担重任,精心设计研修方案、专业支持研修筹备、严谨实施各学科工作坊,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


研修总结及新学年工作计划


罗滨校长为此次研修做总结发言,她首先对研修过程中所有教师的投入和丰硕的成果输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结合本次研修设计思路,罗校长带领大家全面回顾了两天半研修的主要内容,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



罗滨校长总结发言


【暑期研修总结】


一、研修设计思路

(一)整体设计:前瞻性、实用性和一致性

本次研修聚焦“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这一主题,全员围绕“5+M+N”学科教研课程优化、单元作业设计优化和团队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研讨,研修内容既是老问题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新问题的引领和落实。

(二)聚焦关键,众筹经验,研讨转化、优化

通过专家引领,团队交流研讨,在学科教研课程建设与实施、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行动等方面,众筹智慧与经验,转化为未来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

二、研修内容回顾反思

(一)专家引领促深度思考

1.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思考AI视域下研修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程、学习流程的再构建以及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实践模型2.0等,努力构建“教-学-评-改”一体化教学研究模式,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的教研,形成一个闭环帮助教师成长。

2.教育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变革的加速器:围绕人工智能+教师8大潜在应用场景和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师培训变革,深入思考“教学+AI”“教研+AI”所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辩证看待各方诉求,做好顶层机制设计,小规模、多尝试,在服务好海淀教育中领跑,在持续地努力探索中领跑。

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聚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共识、经验和技术应用,思考如何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找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切入点,实现在线教学内容重组,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4.“5+M+N”学科教研课程的现状和反思:基于“5+M+N”学科教研课程规划调研结果,进一步强化“5”“M”“N”课程定位与内涵理解,增强课程目标的规范性与先进性,加强研修课程的结构化设计,关注教研课程实施路径,优化评价设计与应用,加强教研课程资源保障建设。

5.AI视域下学科教研课程的优化:聚焦不同学段、年级在课程设计的关联、结构和进阶,以及研修课程方案的自洽性和一致性,反思课程目标是否指向关键问题,内容是否指向问题解决,课程实施和生成资源的形式是什么,找到方向感和价值感,进一步落实。

6.单元作业设计的现状与反思:思考好的单元作业标准是什么?如何设计出一份好的单元作业,从提升学生素养的角度,作业设计的思路方法应该做哪些改进?

(二)交流分享彰显智慧

1.AI视域下“5+M+N”学科教研课程的优化:

n  课程优化应从资源建设走向资源迭代,与“5+M+N”学科教研课程深度融合,解决学段进阶问题,强化师生交互性学习形式。

n  学科教研课程的优化与迭代,应着重关注课程的实效性、学科特性、动态生成性、教研员个性、可传承性。

2.AI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

做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做好单元作业设计的迭代。单元作业应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针对性和选择性,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素养成长。

(三)团队展示尽显风采

毕业年级团队、云资源研发团队、云培训团队、行政后勤保障团队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团队的独特风采,疫情期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进修精神,默默付出,为海淀区教育发展、中高考优异成绩、优质课程资源供给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贡献。


【新学年工作计划】


罗滨校长以“为了美好生活”为题,从指导思想、重点工作两个方面为全体教职员工做2020-2021学年工作计划。

回顾过去的一学年,进修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高考成绩出来,被祝贺;领航计划培训,被祝贺。

北京考试院领导莅临海淀进校调研,解码海淀优质基础教育背后的力量。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莅临海淀进校调研,聚焦学科思想方法进行研讨。

这些成绩的取得,只因为学校做了一件事:把想到的尽力做好,超前、实在,做好四个服务。

一、新学年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教育境界,规范发展。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整体提升新时期教研能力。创新机制,真研究、真实践、真改进、真转化,研发高质量“空中课堂”资源,加强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探索全链条数字化教学与教研模式。用好成果,提高教研质量。提升研判与应变能力,做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罗滨校长强调,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是线性逻辑节节上升,而是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教研员需要“拥有在散布着确定性岛屿和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的能力”。

课程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关键人群是校长和教师,关键阵地是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的关键,而教研员、培训者则是支撑教师成长的关键少数。

二、新学年重点工作

罗滨校长围绕新高考新中考研究与实践、学科教研课程优化、学业评价与反馈指导、指向学校课程质量提升的跟进式研修、空中课堂资源研发、教师培训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教科研服务、智慧型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职工服务等十个方面,介绍了新学年的重点工作。

罗滨校长指出,未来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们一起心有方向,行有路径,站在更高的起点,遇到更美的风景。

会议的最后,罗校长为新学年聘任干部颁发证书。希望干部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奋进,为进修贡献更大的力量。



聘任干部合影


文:杨智君、张镕涵、李珂、王刘依、王梦

统稿:王梦

图:王立辰

编辑:高琳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