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海淀区各学校为支持服务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创新校本研修方式,积极探索线上校本研修。为巩固线上校本研修的实践成果,搭建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助力探索未来在线与在校相结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于6月28日上午,组织召开了海淀区中小学线上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本次活动作为海淀区校本研修邀约展示系列活动的一次特殊形式的活动,采用腾讯会议同步直播的方式开展。
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刘锌主持,指导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杨光副教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海淀区各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负责人、教研组长,以及来自北京市怀柔区、延庆区,河北省赤城县、易县、昌黎县,内蒙古科右前旗、敖汉旗,湖北省丹江口市,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的干部和骨干教师,齐聚云端,在线参会并互动研讨,直播观看人数达1000余人。
会议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线上校本研修经验分享、专家点评指导+专题微讲座、与会人员线上互动交流、会议总结。
线上校本研修经验分享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等七所学校的教师培训负责人分享了线上校本研修的经验与做法、特色与亮点。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赵颖主任:畅通渠道、多元化学习
借网络教研提高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在线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素养。采取线上研究、线上说课、在线指导、视频讲评等形式开展教研组活动。
特色:
导:应用信息技术,引导教师学习;
问:基于线上学习问题,开展实践性研究;
思:反思线上教育教学过程,积累新形势线上教学经验;
研:科研兴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推动小课题研究。
英语教研组长王莉莉:英语学科组研修案例
围绕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线上教学指导策略及实践主题,开展线下自主研究、线上研讨交流、微课设计制作、线上互动反馈、班级线上指导。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莫晖主任:融合▪驱动▪支持
秉承“立足教师所需、指向学生发展”的总体思路,统一认识、更新校本研修观念,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探索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线上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研修能力和设计线上学习活动的能力。
特色:发挥核心团队引领作用,确定“任务、过程、监控、支持、评价、资源”的校本研修规范流程,分层落地,从教学干部到教研组长,再到组内教师统筹部署,层层细化,设计研修活动并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金立文副校长:问题导向 骨干引领 团队共研
遵循“二三二”模式:“学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骨干引领+团队共研+个性指导”“适应+创新”。聚焦上级精神、技术应用、线上教学、家校协同育人四个方面的研修内容,提升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和家校协同育人能力。
特色:
按需原则:依据需求实行分层、分类、分级、分科研修;
团队共研:行政领导集体听课、校区联动教学干部例会、各学科教研组集体教研;
骨干引领:校长、干部、年级学科主任和骨干教师引领;
个性指导:师徒一对一指导。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光有副主任:“有温度的培训课程”温暖“特殊的时期”
准确定位、守住底线、明确目标、系统规划,通过平台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动态课程三种途径,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探索多学科、跨学段的主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特色:
规定与自选相结合。规定动作为市区级规定的各年级学科网络研修、市区级优质课例资源使用,把握方向和重点;自选动作为各学科线上培训。
变化与发展相适应。市区线上培训与学科组线上教研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反思与“刚性”集体研究相结合、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王小明主任:聚焦问题 课题引领 持续赋能 助力成长
线上校本研修总体思路: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研修目标:解决问题、提升质量,落地课程、成就教师
线上校本研修的五个阶段:整体统筹,攻破技术难关;深入调研,聚焦实际问题;确定课题,实践探索研究;聚焦问题,持续跟进研讨;对标标准,总结提升探索。
特色:
真问题—真研究—真反思,形成了线上教学优秀案例集和课程资源;在互动、联动、行动中,教师续力成长;
研修模式:集团引领+学校规划+教研组实施改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实际获得。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邹玉环主任:开展网络云研修 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对接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工作挑战与教师需求,通过技术培训,使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线上教学技术;建立有效的网络研修机制,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网络教研优势,众筹问题解决策略;筛选、制作、研磨教学资源,研讨设计学习任务单、课后测试题等学习工具,解决网上教学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采用“教学反思+问题解决策略”的形式,举办线上教学微论坛,改进教师线上教学行为,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问题;探索家校共育的机制策略,保障线上教学和育人效果。
特色:调研先行,需求导向,应对及时;树立典型,榜样引领;注重流程,重在落实;全员育人,发挥合力。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张万祥副校长:统筹规划 积极实践
学校搭台助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参与创新,探索校本研修方式;研修引领线上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有效研修平台;学校统筹规划,搭建线上校本研修平台;建章立制,认真实践,推动教研室、备课组开展线上研修。
特色:开展线上教学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开展“让线上课堂教学更有效”主题教学论坛;开展线上教学研究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搭建线上教学比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展示交流;开展线上读书交流,丰富校本研修内容。
专家点评指导+专题微讲座
首都师范大学杨光副教授充分肯定了七所学校线上校本研修的目标、实施过程和方法。疫情期间,校本研修的样态更为丰富,各学校通过充分研讨、细致调研、精心设计确保校本研修的高质量实施。各学校基于问题导向的校本研修的典型做法,在操作层面上具有启发性。
杨光副教授聚焦校本研修六个“ZHEN”问题,做题为“基于问题导向的线上校本研修”微讲座。
1.“真”问题:为什么要有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独特性在于其“情境性”,需要在校本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本研修的成效有赖于专业共同体的建设,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和人际互动的需求,让教师在网络平台有自我效能感。适当的绩效、问责与外界督促,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责任感,但问责制需要把握适度。
2.“针”问题:发现校本研修的问题?
只有考虑教师需求,才能够去解决真问题;只有清楚教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才能开展符合期待的研修。SWOT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切认识校本研修的现状、发现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在两两要素之间通过分析找到解决策略。
3.“珍”问题:作为校本研修选题是否有价值?
校本研修最根本的是要发现问题,评量问题是否有价值或者是否可操作、可推行同样重要。课例研究是解决课堂层面的问题的适切方法,通过教研转化为课题进行探索和解决。
4.“侦”问题:什么是解决校本研修问题的突破口?
以人大附小富有实践智慧的方式为例,制定共同公约是老师们推动课堂改进的好抓手,让老师们做校本研修的轮值主持、做校本研修策划等,打破以往的自上而下的任务式、主题式的、外部专家支持型的校本研修困境。
5.“斟”问题:如何设计和组织校本研修?
要信任和赋权教师,校长、教研组长的角色是助推者,需要精心策划、持续跟进,首先细化需求和问题,把内容放给老师,给老师更自由的空间。其次提供一些助推力、时间节点及外部力量进行推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闭环,进行过程性的交流和反馈。此外,让家长参与校本研修。把家长作为校本研修的资源,有极大可能性和必要性。
6.“箴”问题:校本研修可以带来哪些提升和思考?
关注老师获得专业认同的四种途径:自然认同、组织认同、话语认同、亲和认同。即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团队里有归属感。
开展线上校本研修的建议
第一,校本研修为教师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价值观信念和思想意识的形成,铺设对学生的理想感知到现实感知的过程。第二,基于现实问题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第三,借助网络线上平台、互动反馈评价工具和方法,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第四,搭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专业能量来源。
希望一线学校和教师既把线上研修作为应急策略,同时进行长远思考,在后疫情时代能够直面校本研修的真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与会人员线上互动交流
1.海淀区校本培训示范校的教师培训负责人在线交流学习收获
·东北旺中心小学刘贵华主任:今天会议的内容和方式都是我们特别期待的,也是非常有收获的。杨光教授提出的校本研修6个“ZHEN”问题对我们的工作特别有指导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课程研究院院长于伟东:学校疫情时期开展的校本研修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落实到位;研修不仅指向技术和教学,也指向教师的内心,凝聚人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高国欣:本次活动务实高效,分享中多次提及的“问题导向”“研修共同体”“科研引领”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直播讨论区留言分享学习共识
· 校本研修一定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 校本研修目的性要强,解决真问题,服务教书育人的中心工作。
· 应当关注“任务、策略、资源、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 校本研修特别需要调动团队力量,进一步增强凝聚力。
· 要进一步增强研究意识,用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修,增强校本研修的专业性、科学性。
· 校本研修关键要落实到学科组、教研组和一线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去。
· 更新理念、打开思路是应对今后校本研修所面临挑战的关键所在。
3.直播讨论区节选精彩学习体会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线上校本研修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推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整合,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优化研修内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持续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会议总结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对会议进行总结发言。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七所学校能够快速应对,积极应变,在变中抓住校本研修的本质,守住校本研修的初心。七所学校既分享了抗疫背景下线上校本研修的整体规划设计,也交流了具体到学科的、聚焦特定主题的教研组线上研修案例,体现了在研修内容、方式和机制上的积极创新。
校本研修扎根教学现场,指向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向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真实问题的解决。线上校本研修既遵循了“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原则,又体现了网络研修、协作共研、时空灵活、资源支持等特点。
各学校基于调研发现问题,以问题为起点确定研修主题,既有延续性主题,也有聚焦线上教学、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关键问题而确定的研修主题,凸显了五育并举、全员育人,疫情真情境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各学校积极创新校本研修的机制,团队共研、骨干引领、个性指导、分层研修,都强调了“研究”,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真正结合在一起,开展问题引领下的实践研究。校本研修和区级研修方向一致,并关注了区校两级研修的联动。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在线上营造易于研讨的氛围,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和参与研修的积极性。通过校本研修,承载、传播、创造适应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
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同行云端共学共研
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同行也组织了现场的集中学习,并分享学习收获与感受。
海淀区七所学校线上校本研修经验的分享有梯度、有深度、有广度。基于调研聚焦问题,方案设计有针对性,满足教师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修;研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师积极性非常高,参与面广。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师训办主任 于晓光
今天的学习对我校历史教研组今后的线上校本研修颇具指导意义。一是聚焦实际问题,持续跟进研讨,总结、反思、提升。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团队共研及个性指导。
——河北省赤城县赤城二中历史教研组 任志婕
今天的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心得:一是线上校本研修课程的研发需要结合本地本校需要,有整体规划。二是要注重跨年级、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增强教师研修的幸福感。
——湖北省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 孙全梅
今天分享的很多学校都提到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在每节课之后,教研组会共同讨论分析,反思改进,并应用到下节课中,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学习,并应用到学校的教研组研修中。
——河北省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清秀
文、图:张 晓 李 珂 迟淑玲 王秀英 谭文明 刘 锌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