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区职业高中教师开启“云教研”
2020-03-31 16:20

全国都在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为进一步助力海淀中等职业教师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专业提升,3月17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职教研修室董捷迎老师与中心组老师一起精心筹划实施了中职服务类教师空中研修活动。

 

空中架桥 激活思维

为了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在前期课程和实践的基础上,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再认识”,这是“创新创业”系列教研活动的开篇。本次研修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课程的内涵、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施现状三部分。

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深入研究的王欢博士,首先为大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培训中,王欢博士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剖析了创新创业的概念,还根据创业的动机、绩效、性质、创业者数量、方向与风险、过程不同,分析了创业的不同类型。讲述过程中,王博士列举了阿里巴巴、新东方教育、共享单车和支付宝等创业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创业的类型。

 

结合中职教师和学生的特点,鼓励教师们将创新创业学知识与学生的观念、行为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开发课程,从源头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其双创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双创科学方法、学习成功的创业商业模式、学会如何规避双创风险,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之后的研讨交流环节,老师们结合专家讲座的内容,发表了“创新创业”课程带给自己对职业教育深刻的思考。老师们针对“我们发现哪些创新创业趋势”问题展开了线上研讨交流,老师们对接王博士讲解的内容,结合实践的思考,图文并茂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将“口罩”“短视频”“信息安全”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大家精彩的发言不仅得到了老师们的点赞,也得到了王欢博士的称赞。王博士对老师们分析的两个案例给与了高度赞扬:首先,春节期间“回形针”创作的短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该视频科学地传达了新冠疫情信息,两天内全网播放量破亿,可见作为未来创新创业的趋势之一的短视频,是否被大众买单,不在时间长短,而在输出的内容成色。第二,以“雄安新区”为例解读了“数字孪生”的概念,用疫情期间对信息安全的诉求增强讲解了“健康码”的推广价值。

 

课后拓展 持续成长

直播课程内容新颖、引人入胜,课后拓展资料更是丰富翔实、形式多样,结合学习任务,老师们可以持续学习,进而对国内外创新创业现状有更深刻的认识。此次线上“云教研”的方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成功地实现了教师异地教研、有效教研和充分教研。

研修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云教研”的形式是本次主题“创新创业课程的再认识”的一次实例。整个研修过程,通过云平台直播专题课程,知识讲授和交流研讨有机融合,引导老师们“且学且思”;运用蓝墨云班课的资源传输、课堂活动和课后测验等功能,辅助直播教学,拓展教研知识,助力了老师们“且思且成长”。

参训老师研修心得:

今天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再认识》研修课使我受益良多,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回形针”原创的短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透过这个视频,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数据支撑下的新冠疫情。王博士建议教师将创新创业学知识与学生行为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发课程,从源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促进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打造自主创新型国家储备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会在今后的教研中继续深入探讨。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尹一农

通过参加此次区教研,聆听关于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解读,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王博士将当下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医学发展、饮食更新等各种创新行为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案例贴近生活、生动有趣,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这次的线上学习受益匪浅。

——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   初英梅

此次区教研通过云平台直播专题课程,云班课答题、相关知识延伸等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王博士把知识讲授和交流研讨有机融合,结合疫情中热点,感觉到创新创业就在我们身边。这种教研形式,不仅让我学到知识,更是线上教学的完美体验。

——北京市盲人学校  李艳东

 

文:董捷迎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