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上午,北京市初中劳动技术市级研究课暨海淀区成长型的骨干教师教学论坛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办。活动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技术教研室、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办,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来自市区近百名劳动技术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教研员陈雪梅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聚焦“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主题,从区域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展示交流了初中劳动技术学科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本次活动由学校领导致辞、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汇报、两节现场课展示及课后说课以骨干教师成长汇报、交流总结等环节组成。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顾问高满生老师表示“西山虽小,但很好客”,他代表学校对各位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从技术课程师资配置、专业教室配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对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等技术课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术素养的具体措施。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老师介绍了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对西山学校表示感谢!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劳动技术教研员陈雪梅老师简要汇报了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学科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所思、所想、行动和尝试。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市级骨干教师修金鹏老师以《智能控制作品创意设计与制作》作为单片机专题的综合应用单元。本节课聚焦“智能控制作品方案设计”,以“可以吹灭的蜡烛、智能垃圾桶、无聊的盒子”作为导入,从微观层面展示给学生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身边的智能产品;以“智能控制产品方案设计”为切入点,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并进行分析改造及创新设计,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方案创意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形成个性化智能控制作品设计方案,有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整堂课体现了“技术为人类服务,解决真实问题”的课标要求。
课后,修金鹏老师做了简要说课,并进行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主题讲座。通过回顾入职十年来专业发展道路,他认为“作为技术课程来说,育人远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秉持这一理念,基于自身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学校创造条件有效支持、市区活动主动参与快速提升三个有效维度,有效完成了从校园到学校、从新人到骨干教师的转变。在讲座中,他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市区教研团队的高端引领以及同行们的帮助支持表示了感谢。
上地实验学校王瑞老师展示了《木工平面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这一教学单元。本次主要聚焦第一课《需求产生》的教学展开,引导学生就需求产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正、反、统筹、监督四色袖标让学生体验设计活动中的不同角色。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类、梳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需求实现的可行性,并引领学生积极评价他人想法的优劣,从而将作品的功能需求与相关制约条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关联,帮助学生认识在作品设计与制作中需求产生及明确的思路和方法。王老师虽然借班上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疏离感。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们与这位“陌生教师”合作默契,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赢得听课老师们阵阵掌声。
课后王瑞老师谈了这节课的备课思路,从原有的给定单一作品制作的“不变”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作品的“变”,打破了原有教学中的作品定式,体现了对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
在交流中各区教研员及老师畅谈了听课感受,对两位老师的现场课表示了认可。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宗博旭老师认为修老师的课关注了当代中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关注了教师对于育人的深刻思考。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李英杰老师认为两节课既有学生的多样化方案,又考虑了学习内容被学生理解和认知的可行性,体现了教学“有度”。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刘晓岩老师认为,海淀区推出的这两节课有新意、有新的尝试,具有借鉴意义。
陈雪梅老师从主题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对两节课及两个教学单元进行了简要点评,提出下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海淀区对于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两节课体现了木工专题、电子技术专题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路。这两节课既展现出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也对当前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目标进行了有意义的诠释。他建议各位劳动技术教师要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育人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育人需求。最后,他对两位老师展现的良好个人风貌表示感谢、对西山学校承办本次活动表示感谢。
本次活动着眼于初中劳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炼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教师优秀教学经验,梳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对全市初中劳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有效引领。
文:陈雪梅
图:陈雪梅 张宝莲 郭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