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下午,KY.COM召开第二届教科研年会。大会围绕“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提炼”这一主题,展开了案例分享、专家讲座、分组研讨与交流等系列活动,海淀进校140余位研训人员,怀柔区教育同行以及海淀进校教育集团部分科研干部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柳夕浪教授,海淀进校罗滨校长、王世东书记、支瑶副校长、赵杰志主席出席了本次年会。会议由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图1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会议
图2 教科研年会现场
领导致辞
罗滨校长为第二届教科研年会致辞。罗校长指出,本次教科研年会是以教研员课题研究的案例为载体的现场研修活动,目的是促进教研团队的共同成长。
“十二五”以来,全国课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海淀区能够做到顺应趋势、超前思考、傲立潮头,靠的是以课题项目研究为载体,全面推进研修工作的机制。经过全体进修人的多年探索,目前海淀进校在研课题49项,在很多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研员自身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罗滨校长还对大家提出三点希冀:
1.在实践中提升研究品质:学校和课堂就是我们天然的实验室,要努力攻破梳理成果这个难点问题。
2.通过研究提高工作质量:通过研究更好地指导教学改进,为海淀教育提供专业支撑。
3.结合工作提炼研究成果:将本次教科研年会作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与本职工作相关联,努力钻研并尝试提炼研究成果。
图3 罗滨校长致辞
案例分享
《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的培育
刘锌主任代表师训部分享了《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成果的培育过程。刘主任从成果的背景与概况、过程与经验、成效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背景与概况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高标准、高要求,职后教育承担着帮助教师持续发展的重任,当前新任教师培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促进新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是培训者必须解答的问题。
《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五个章节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可借鉴性的特点,填补了新任教师培训专业化专著的空白,并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二、过程与经验
研究团队扎根海淀教育,基于实践中的需求和问题,秉承“以研究破解工作难题,以研究促进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历经八年的实践探索和十个月的梳理,逐步走向培训专业化,实现了团队成长以及教师培训专业化不断增值发展。具体而言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任务走向需求(2010-2015):规范工作制度,科学管理培训过程;针对教师培训的全过程、培训课程的全要素开展了系列研究;从离散走向系统(2015-2017):结合研究,建构出“指向精准供给的需求型区域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经过团队8年的实践研究,研究团队总结出一个优秀的研究成果的培育有四个必备要素:扎根实践的行动研究、任务驱动的持续学习、聚焦问题的研讨交流、明确有效的专业引领。
三、成效与影响
1.自身发展:培养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队伍;促进了部门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培训者专业成长。
2.辐射引领:贡献了教师培训领域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智慧;发挥了对其他区县、省市的辐射引领作用。
图4 刘锌主任作案例分享
小学英语教师研修课程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合策略
左小玉副主任以“小学英语教师研修课程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合策略”为题,分享了该成果梳理提炼的过程以及团队的总结和思考。
左主任介绍到,基于当时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以孤立、碎片化、浅层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训练为主,课程缺乏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问题,研究团队形成了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策略行动研究”,以实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同时,以课题研究中提炼出来的策略和开发的案例为基础,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策略”教师研修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清晰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基于“问题-课题-课程”的实践探索,研究团队总结出了三点成果梳理与提炼的经验:
1.问题课题化:以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便于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利于后期成果提炼。
2.课题课程化: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构建课程内容,便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完善。
3.相辅相成:问题课题化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发现规律的过程;课题课程化是特殊到一般,从理性又回到感性,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图5 左小玉副主任作案例分享
专家点评及专题讲座
柳夕浪教授充分肯定了两个案例,他指出海淀进校所做的教研和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教研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培训课程,凸显“研训一体化”设计,不愧是全国教研的高地。同时柳教授也提出成果要有“魂”,要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要有鲜明的本质和特征。
柳夕浪教授以《读教学成果总结》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梳理研究成果的三点思考。第一,要把握三个要求,注意写作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事实与理论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结合;第二,攀登三个台阶,注重个案、模型和理念的推敲;第三,写好三个文本,要尤为关注标题、成果简介和成果报告的撰写。
图6 柳夕浪教授作点评及讲座
分组研讨与交流
两个案例分享之后,全体研训人员分为7个讨论组,在各组组长的引导下围绕主题展开全员参与式研讨。各组结合案例,通过焦点讨论、有收敛的头脑风暴等方法,聚焦“研究成果梳理与提炼的路径、策略及注意要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筹智慧,形成共识,并由小组代表在大会上做分享交流。
各组的分享精彩纷呈:语文组构建出“聚焦关键问题—提炼策略与模型—实践检验成效—转化与推广”四要素闭合路径;数学组提出基于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第三方评价凸显的社会效益反过来思考如何提炼成果,引人深思;英语组提出成果提炼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他人与自我”“模式与模型”等几组关系;科学组总结出成果提炼的“效果溯源—技术提炼—科学表达”三要素流程;文综组提出成果提炼三大策略即固化策略、学理策略和一致性策略;艺术、体育、综合、技术组概括出梳理成果要突破“理念提炼”“概念界定”“模型建构”“个案筛选”四大难点;学前、师训、职教组针对会上分享的两则案例,立即开展问卷调研,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案例的可借鉴经验和可优化的建议。
图7-13 分组讨论现场
图14-20 分组讨论汇报展示
领导总结讲话
支瑶副校长
1.要想凝练出好的理念,我们需要把人云亦云的方向、口号变成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这个观点和主张不是文献中的,是我的,我们的。
2.要想建构好的模型,我们需要转变认识方式,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形成的具体成果,要能够有明确的认识角度,这就是模型中的要素,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梳理出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结构化地表达
3.要形成好的个案,首先能打动和感动我们自己,向别人讲了一百多遍,依然非常激动,或许才是一个好的个案。
图21 支瑶副校长讲话
王世东书记
今天的教科研年会,为教研员在成果梳理方面下了一场透雨!希望在座的所有人,不断地行动,不断地思考,形成自己的精彩案例,揭示内在的机理,并能用模型来表达。祝愿教研员们沉淀出更多的教学成果,服务海淀师生,打造海淀教育高地!
图22 王世东书记讲话
高品质的案例分享,高站位的专家指导,高效率的研讨交流,使得海淀进校的教科研年会真正成为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平台。会后,教研员们评价此次教科研年会“高品质、强示范”“一次思想的洗礼”“解决了教科研的一大痛点”……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的科研干部纷纷表示“感谢集团给予的学习机会”“此次教科研年会信息量大,收获大”“对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期待”……来自怀柔区的教育同仁说“明确了教学成果提炼的路径和意义,为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找到了方向”“明白了要通过梳理与提炼成果,发现经验背后的真理”……未来,海淀进校将继续以课题项目为载体,扎扎实实开展实证研究,拓展研究的厚度,提高成果的效度,高品质服务海淀教育,不负海淀教育“金名片”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