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16日,海淀进校基地项目组、导师团队,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德育心理组第五期部分学员及工作室团队,赴范群老师所在学校浙江省嵊泗县初级中学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举行了领航名师范群工作室授牌仪式、召开了调研座谈会、指导了班会课及主题教研活动、主持了“印象范群”名师成长工作坊、开展了嵊泗县骨干教师专题培训。
领航名师范群工作室授牌仪式
按照《“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供政策、经费及组织保障,支持本省学员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基地需要指导学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开展,学员需要通过工作室打造团队、产出成果、发挥辐射作用。
2019年12月16日上午,范群领航名师工作室成立,授牌仪式由嵊泗县教育局刘建军委员主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浙江省教育厅师训中心正处级调研员叶丽红、舟山市教育学院院长江平、嵊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完章共同为范群名师工作室授牌。浙江省教育厅师训中心正处级调研员叶丽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范群为工作室学员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在授牌仪式上,嵊泗县初级中学校长秦相斌首先致欢迎词。秦校长对各级主管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表示学校一定按照要求落实教育部的政策文件,为范群工作室的运行提供各项人力、物力保障,并希望范群老师能够带领工作室成员,肩负责任、不辱使命,将工作室办出成绩、办出特色。
嵊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完章表示,范群老师是海岛教师的优秀代表,范群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海岛教育发展的充分肯定,希望范群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辐射的中心和师生的益友,当地教育部门要将名师培养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完善名师培养机制,让更多像范群老师一样的名师脱颖而出。
舟山市教育学院院长江平表示,名师是振兴海岛教育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引领、辐射和指导作用,形成舟山教育的优质品牌,把舟山市第一个国家级名师工作室打造好,希望范群老师带领工作室学员,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做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为舟山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省教育厅师训中心正处级调研员叶丽红表示,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是我们国家最高层次的教师培养项目,是为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落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流的教师教育培养基地,从基地项目组和导师团队身上看到了海淀进校人的精心和用心、使命和担当,为教育家型卓越教师的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也为浙江省名师培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工作室成员在范群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表示,名师领航工程是“高规格、高投入、高水平、高参与、高产出”的一项工程,其项目定位是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为此,海淀进校基地专门成立了项目组,构建了“A-U-S卓越教师培育模式”,组建了“5+N”的强大导师团队。学员的成长虽然在基地,但未来更长的发展还是在当地,海淀进校愿与学员所在学校、所在区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教育部交给的名师培育任务。
在授牌仪式的最后,范群老师用感恩、归零、担当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范老师表示,好时代为自己提供了好的成长环境,让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海岛教师发展到今天,这既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过去取得的成绩已经过去,要把它当作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一切归零,重新出发;自己要坚守教育初心,与工作室学员同甘共苦、同频共振、同舟共济,优秀自己的同时优秀一支队伍,优雅自己的教育人生。
班会课及主题教研活动
12月16日上午,范群名师工作室主题教研活动拉开帷幕,嵊泗县中小学班主任、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范老师以《七班有你 越来越好》为主题展示了一节班会课,通过班会来探索如何解决初中学生成长中的同伴相处问题。
范群老师工作室成员陈水娜和周红燕两位老师分别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不同的角度对范老师的班会课进行了点评,对这节课表现出的尊重学生自主意识、适时适当评价、真实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之后,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了海淀团队的交流互动环节。申校长首先采访了育英学校两位新入职的班主任:“观摩了范老师的班会课之后,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点是什么?”——
刘伟睿:看到了用心用爱做真实的教育,在真实的场域中解决真问题。
强荣:班会课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之后,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德育心理组学员、海淀区优秀班主任育英学校郝杰老师和交大附中蒋丽娟老师针对这节课例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郝杰:范老师真实捕捉到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有教育艺术并充满教育机智,既有充满理性的职业爱,又有自然流露的教育爱,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了无痕化的教育。
蒋丽娟:在这节班会课上,孩子有真实的状态流露,有真实的情感表达,整个班会的活动设计尊重孩子个性,符合学生认知,在细微处又有对学生心理的保护。
申军红校长最后总结到,班会课是班主任的一种重要工作形式,是有效的集体教育活动,班会的设计实施是班主任的基本功,班会课的重要价值在于解决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班会开的好不好,取决于问题找的准不准。范老师能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找准学生的问题。在这节班会课上,看到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看到了学生自信、阳光、大气、活而有序的状态,看到了范老师以学生为教育资源的自然引导和于细微处的无痕教育。这节班会课很好地诠释了范群老师“生生相长”的教育思想。
专题讲座
12月16日下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德育心理组学员育英学校郝杰老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蒋丽娟老师,名师领航海淀进校基地导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为嵊泗县班主任、骨干教师带来了三场专题讲座。
《为学生赋能,为成长助力——谈项目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育英学校郝杰
郝老师从赋能的内涵入手,阐释了其中蕴含的意义,介绍了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并以“梦工厂”售卖类活动、生活类活动、环保活动、微电影大赛等生动的案例,展示了项目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活动实现育人。
《资源整合 幸福共育——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资源整合实践》
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蒋丽娟
蒋丽娟老师从学生资源、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四个方面,提出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个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家长主题系列课程,实现家校共育;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
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深度阐述了新时代教师的职业定位和方向、好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修炼路径、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等。重点阐释了深度学习理念下,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真实世界产生关联,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实现素养的发展。申校长提出的“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六级进阶模型”,为老师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思考角度及实践路径,并指出进一步实践探索的行动方向。
名师成长工作坊
通过“名师成长工作坊”,走进名师成长的场域,探寻名师成长之路,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梳理名师成长的要素,是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特色之一。
12月15日下午,海淀进校培养基地项目组王秀英老师主持了“印象范群”名师成长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的有范老师的领导、同事、工作室成员和学生家长。
工作坊围绕“名师成长”、“教学风格”和“名师特质”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了解范老师。首先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范老师“因热爱而蛮干;因压力而苦干;因探寻教育规律而巧干”的三个阶段专业成长过程,反应出教育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其次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范老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第三个环节通过为范老师画像,从教育情怀、职业精神、职业规划、专业追求、人格特质等方面了解范老师的名师特质。范老师书写的教育人生,带给参加工作坊的老师们以启迪和思考:一是用大爱饱满工作的热情,二是用学习激发成长的动力,三是用智慧做一个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
最后,海淀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做了总结发言。她认为范群老师成长为名师,首先是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即有大爱情怀,爱学生、爱教师职业、爱生活、爱国家,因此有自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其次是有实干精神,投入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坚持不放弃;第三是有不断探寻教育规律的意识,范老师对教育规律的探寻,从原生态自然生发到有意识进行理论积淀,理论指导下的大胆创新,把实践升华为理论,最终要用理论反哺实践。名师成长工作坊,对于参与工作坊的老师,是专业发展的激励与自我教育;对于名师学员,促进了对教学风格、教育思想的凝练;对于项目组,达到了很好的调研效果。
此次嵊泗之行,圆满完成了领航名师范群工作室授牌以及调研的各项工作,同时实现了海淀与海岛的教育对话与交流。海淀理念、海淀经验通过此次活动传递到了海岛,推动了海岛教育改革的步伐;范群老师的教育情怀、教育智慧、“生生相长”的教育理念,也“反哺”了海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很好地实现了名师的链式传递和“名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