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KY.COM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开题会。中国教科院张彩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高潇怡教授、郑葳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杨光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张金秀教授,北京一零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毛筠,海淀区教科院侯兰老师和王玉珠老师,以及各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开题会。开题会由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图1 开题会现场
图2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会议伊始,海淀区教育科学规划办侯兰老师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在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中,海淀进校以1项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共计4项课题的数量名列全区之首。侯兰老师代表区教科院对四位课题负责人表示祝贺,期待大家顺利完成开题和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图3 侯兰老师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开题汇报
四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步骤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陈述了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代表“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课题组将以建构小学英文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作为切入点,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多样态的实践研究,采用子课题推进的方式,提炼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年段、不同学情的小学英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积累案例,形成课程与资源。期待通过研究为一线教师开展英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帮助小学英语教师转变教材观、学习观和课程观,解决当前阅读教学的棘手问题,提升教师英文阅读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
图4 李静老师作开题汇报
高中教研室陈颖主任代表课题组作“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区域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课题组以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发展为研究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已有的深度学习理论研究及区域初中化学实践成果为基础。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落实途径。探讨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形成深度学习挑战性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活动及持续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的策略系统,区域和学校共同推进教学实践,指导教师教学改进,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图5 陈颖主任作开题汇报
师训部王永祥副主任代表课题组作“基于个体差异的初中英语概要写作课堂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课题组将开展初中英语概要写作学生个体差异情况调研,使用SOLO评价理论研发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概要写作SOLO评价细则,用评价细则准确分析学生在进行三种文体概要写作时的个体差异,开展三轮次的课例研究,提炼具有普适意义的初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策略,开发典型案例,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图6 王永祥副主任作开题汇报
赵杰志副校长代表“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课题组总结分析骨干教师对区级研修的需求和要求,改进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梳理构建基于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的课程体系,探索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的研修模式和机制,开发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资源库。希望通过研究,实现区域和校本骨干教师研修的提质增效,促进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图7 赵杰志副校长作开题汇报
专家合议及反馈指导
专家组合议后,宣读了反馈意见,同意四项课题顺利开题。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四个课题组前期做的大量工作和思考,四项课题均有扎实的研究基础,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回应时代热点问题,立意清晰,文献较为丰富详实,研究设计规范、可操作性强,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适当,实施步骤清楚、合理,预期成果明确。
图8 专家合议
同时,专家们分别对四项课题给予了点评,提出了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1.围绕研究主题细化研究问题,聚焦研究目标和内容,理清研究重点,以期后续研究中形成更具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2.丰富文献综述的内容,厘清关键概念的内在联系,形成高度整合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要注意科学性和严谨性,选择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研究方法,深入思考如何有效、适当地使用课例、案例、个案研究等方法。
4.研究中要增加学生发展的视角。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实证数据的收集,进而论证研究的有效性。
图9 张彩云研究员点评
图10 郑葳副教授点评
图11 杨光副教授点评
图12 毛筠老师点评
图13 张金秀教授点评
图14 高潇怡教授点评
本次课题开题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和提升的机会,专家们的建议及时地帮助了各课题组明晰研究思路、调整研究策略、聚焦关键问题。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完善研究设计,扎实做好实践研究,努力呈现更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海淀区基础教育发展。
图15 合影留念
文:杨智君
图:王立辰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