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第三次集中研修圆满结束
2019-07-15 15:02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基地第三次集中研修于2019年6月28日圆满结束。

为期一周的第三次集中研修,以“专业提升 破解难题”为主题,按照“三年六单元进阶式”培训课程体系,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为突破点,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以海淀进校集团校为实践场域,以理论导师高位引领、实践导师贴身指导为路径,五个模块的研修层层推进、步步落实,12名学员深度学习、 拔节生长!


模块一 主题案例与通识培训结合 实践展示与理论提升交融

将名师学员的工作案例、教学案例、教研案例、教育案例与通识培训的讲座内容相结合,用理论回应实践中的问题,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可靠性,从而生成原则和方法,主题案例与通识培训相结合,是海淀进校探索的一种新路径,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与高校专家之间进行教育对话的一种有效形式。

主题一 基于“以学定培”的教师培训课程

案例分享:如何基于培训课程标准来开展教研活动

“培训课程标准中的专题及内容要点为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李永红

“现有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培训课程标准的必要性,有助于推动教研活动实施的分层化、课程化”—— 林景

专家讲座:基于“以学定培”的教师培训课程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宋冬生教授

宋冬生教授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理解出发,从“为什么”“做什么”“标准是什么”三个方面,介绍了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出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经验,深入阐释了在培训实践中以学定培、对标标准、因需设课的应用原则,以及标准所具有的“量尺子、照镜子、开方子、迈步子”的四个功能和意义。

主题二 深入学习领会教育大会精神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

案例分享:如何进行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就是团队主题研修,是一群人做成漂亮的事”——林乐珍

“制度与文化建设,平台搭建与分享,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路径”——罗蓉

专家讲座:深入学习领会教育大会精神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副主任

让名师了解国家层面教育政策实施的背景,了解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有助于名师提升教育情怀,坚定教育信念,破解教育难题,站在国家和民族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来实施教育教学。

李奕主任从教育是“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出发,阐释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提出要围绕着“合格”与“可靠”两条主线,构建北京对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点落实策略,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工作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最后,李奕主任表达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1)教师要适应新时代,切实落实党建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3)学校教育治理要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协同供给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模块二 一对一贴身指导与跟进 导师引领下的团队研修

海淀进校基地为学员配备了“5+N”的导师团队,理论导师引领,实践导师跟进,伙伴之间对话,团队研修中有观点碰撞,有学术争鸣,有利于学员澄清概念,从多个视角解释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第三次集中研修,导师与学员之间多频次的交流、高效率的对话,为学员后期课题、书稿和教育思想的梳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模块三 单元教学设计研讨 结合课例改进的学科主题培训

学科培训要有主题,主题的选取要指向当前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这体现了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理念的转变,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的重要部分。此次海淀进校基地的学科培训聚焦“单元教学设计”这个主题,结合学员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研讨和改进。


模块四 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12位学员汇报展示

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是反映课题研究进展的重要形式,通过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可以发现课题研究的问题、总结经验、调整路径,通过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交流,提升课题本身的研究品质,增强学员的成果意识和成果转化意识。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李琼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张景斌教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熙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

实践导师点评


模块五 海淀进校集团校跟岗研修 名师引领专题教研活动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不仅是“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资源融通共同体”“问题解决共同体”“学习交流共同体”,同时也是名师领航学员的跟岗基地,是名师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阵地,通过在海淀进校集团校跟岗研修,以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分享名师教育教学经验,让名师学员辐射海淀更多教师的成长。


研修总结


2019年6月28日上午,海淀进校基地举行了“第三次集中研修总结工作坊”,工作坊由学员林乐珍老师主持,以“我的获、惑、活”为主题,各位学员分享了此次研修的收获、困惑和未来的行动计划。

1.收获

通识培训入情且入心,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理解了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理解国家对于教师队伍赋予的期望,真正领会了教育家的责任担当、使命情怀。

“生生相长”的教育思想明确了,课题研究路径清晰了,书稿的题目和框架基本确定了,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被基地导师们的专业精神、负责的态度所赋能,被专家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所感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谦逊、大气和底蕴。

2.困惑

打破原有的基于经验、来源实践的思维模式,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单元教学整合能力仍然欠缺,深度学习的落地还需探索。

此次研修经历了博士生选题的过程,也见证了一个严格的学术训练过程是怎样的,对比自身,认识到了理论功底的薄弱和学术素养的差距。

专业理论与平时的教学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缺少活学活用、现学现用的迁移能力,缺少将课题、教育思想、专著相统一的整合能力。

3.未来行动计划

静下心来读书,读教育经典,读学科前沿,深学、深思、归纳、整理,为实践找到源头活水。

统编教材一定要做下去,做出教师研修的资源包,坚持以学生的写作素养为核心,从理念落实到实践,从思想落实到行动。

教育家是自我生长出来的,需要将所有的研修所获、所得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论和主张。

4.罗滨校长寄语

要将研修成果转化成本地区老师和学生的实际获得,要利用假期提高理论修养,梳理实践成果和案例,初步确定书稿的书名、目录和框架。从经验型实践走向理论型实践,是名师再成长的关键,研修就是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无论收获多少荣誉与成绩,也无论面对多少困难与困惑,要记得找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