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带队来到海淀进校,就海淀进校新校区建设及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海淀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高念东,副区长刘圣国,区编办主任张京玲,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区发改委主任李泉、区教委主任王方、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卫华、海淀园管委会企发处处长何建吾、曙光街道党工委书记冀国瑞、海融达投资建设公司董事长常克付、区财政局副局长刘小秋、区住建委副主任杨化邦、区教委副主任徐丹等一同调研。
于军书记首先来到位于远大路的海淀进校新校区施工现场,认真听取海融达投资建设公司董事长常克付和海淀进校校长罗滨对新校区建设的规划和推进情况的报告,仔细察看工程进展情况,于军书记对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并做出加快速度、安全高质量推进等具体指导。
于军书记在海淀进校新校区调研
随后,于军书记到海淀进校(现办公场所)继续调研。首先到一号教室看望慰问了初三、高三新老交接研讨会上的教研员们,与教研员们亲切交流。热烈祝贺海淀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对教研员们在海淀教育质量强劲提升过程中做出的特殊贡献给予了肯定,并要求大家继续在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在新时期为海淀区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于军书记与教研员们亲切交流
罗滨校长作汇报
海淀进校罗滨校长作关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汇报。
▶几代海淀进修人的梦想终于实现!罗滨校长首先向支持海淀教育和海淀进校发展的海淀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部门表达深深的感谢!
▶海淀进校为海淀教育的质量提升服务,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服务。罗校首先汇报了2019年海淀优异的高考成绩,详细汇报了海淀进校47年以来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汇报了海淀进校近10年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研转型六大方面的实践探索及成果:海淀进校明确了“五大中心”的职能定位,教研员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系统构建了海淀区“三维四级”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与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破解多项育人难题;通过多个国家级平台促进了学校内涵质量提升;在全国、国际会议输出海淀经验。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获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引领了新时代教学改革,支撑了教师的教学改进,带动教学质量高位提升,国内外影响力逐渐扩大。
▶汇报了海淀进校新校区建设的理念:将突出“两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教育融合,坚持“三优先原则”—结构功能系统化优先、交通组织便捷化优先、设施配套合理化优先。在空间布局上坚持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打造“学习+”的研修模式,形成海淀教育现代化研修的新标杆。
▶罗滨校长也结合学校发展愿景,在“引智”和“新校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期盼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几个困难。

罗滨校长作汇报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王世东、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副校长李宏伟分别在发言中表示,于书记带队到海淀进校调研,教研员们备受鼓舞,群情振奋,有信心用更强大的专业支持,为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海淀品质”的教育强区继续努力。
王世东书记、申军红副校长和李宏伟副校长发言
领导座谈交流
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及有关部门领导对进修学校在海淀教育发展过程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面向未来,表示将一如既往、齐心协力地支持海淀教育的发展,支持海淀进校的发展。
座谈会现场
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高念东
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领导和各级干部非常重视,要积极推动海淀教育和海淀进校大楼的建设;期待大楼建成的时候,海淀教育出更多的大师,把教育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
高念东主任讲话
副区长刘圣国
第一,向教育工委、教委、教师进修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工委、教委工作积极主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海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二,向各委办局、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教育之所以是金名片,是我们的命根子。除了区委区政府重视,教育系统的努力之外,更重要是各个部门都给予大力的支持。第三,按照区里统一安排和部署,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以优异的成绩向区委、区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圣国副区长讲话
区编办主任张京玲
大家一起想办法,通过改革来调整,尽可能解决困难,继续做好服务。
张京玲主任发言
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
行政、教研与学校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一起支撑着海淀教育的发展;海淀进校大楼的建成,是海淀教育的标志,是一个智库,也是一个孵化器;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对海淀教育的关心、关爱和帮助,让海淀教育的金名片擦得更亮,为海淀区的百姓做好服务。
尹丽君书记发言
区人力社保局局长李卫华
对于海淀进校引进智力资源等想法非常赞同,探索政策支持下的保障服务。
李卫华局长发言
海融达投资建设公司董事长常克付
我们加快进程,尽快讨论方案,硬件和软件密切配合;在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争取在773天以后,把蓝图变成实体。
常克付董事长发言
区财政局副局长刘小秋
海淀进校作为海淀区教育工作的核心,对全区教育的指导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如既往的支持教育发展,支持海淀进校的发展是应该的;共同研究,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教育经费用好。
刘小秋副局长发言
于军书记讲话
于军书记听取罗滨校长的汇报和大家的交流之后,发表重要讲话:
罗校长及其团队充满激情,充满深情,也充满渴望的汇报,让我们很受感动,深深触动了我们的教育情怀,也是民生的情怀。今天的会,是受教育的会,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过程。教育承载着党的初心,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中央到市里和区里,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态度,矢志不渝。
进修学校所走过的路,所形成的经验、思路和方法,以及可以复制的知识、共享的资源,包括品牌影响力和人才,是海淀教育最大的财富,也是下一步长远发展的基础。
进修学校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强化自我定位,不断承接社会、组织赋予的功能,“对标世界一流,服务海淀教育”,我非常赞同;三个阶段的特征“补偿型、示范型、研究型”,也概括的特别好。希望继续把握好定位,向更高远的方向前进。
海淀进校将自身定位在“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海淀的实际。新校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海淀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进入一个新时代,教师进修学校也应迈入一个新阶段,进入一个新时代。
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和“金名片”,海淀进校就是“命根子”的根,“金名片”上的钻石、珍珠。对标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海淀进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承接了教育部的多项任务,在全国示范引领,有很多国际化的研究与合作,有很高的知名度,要把海淀教育的品牌、海淀进校的品牌影响再扩大。
改革开放赋予海淀教育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响度,海淀教育应该从改革开放当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再超越,这是赋予海淀教育和进修学校未来的责任和使命。
于军书记讲话
面向未来,随着新校区的建设 ,海淀进修人充满信心和希望,将继续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升研修队伍专业素养,完善区域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研修方式与机制,提升海淀进校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智慧型教师发展中心,服务海淀教育,服务中关村科技城建设,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带着成果,带着“大师”,搬进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