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在科大附中召开“教学方式变革与教研组建设”专题研讨会。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罗滨,海淀进校王世东书记、支瑶副校长、姚守梅副校长、部分学科教研员,以及来自海淀进校附校、海淀进校附校香山分校、海淀进校附中(科大附中)、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地大分校(地大附中)、海淀进校附属小学等6所成员校的语、数、英三科教研组长和教学干部共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海淀进校校长助理、教科室主任林秀艳主持。
图1 林秀艳主任主持会议
6所成员校的语、数、英三科教研组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围绕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做法、困惑、需求,以及教研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深度研讨,气氛热烈。
图2 研讨会现场
领导讲话
罗滨校长首先介绍了集团成立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辐射力度,服务地区百姓,海淀进校承担起区委教育工委和区教委布置的任务,成立了海淀进校教育集团,这是研修机构与中小学合作集团化办学的新样态和新模式。罗校长指出,抓住课堂教学和教研组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各成员校的教研组长和教学干部齐聚一堂,交流研讨,剖析问题,共商对策的机会非常难得而有意义。海淀进校也将始终秉承“和而不同,彼此尊重,协商共治,创新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五大学术中心的指导作用,从智力、资源、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各成员校具体的、实质性的支持,真抓实干,推动集团向内涵和质量发展,擦亮海淀的“金名片”。
图3 罗滨校长讲话
王世东书记热烈欢迎了各成员校教学干部和老师来科大附中进行研讨,希望大家坦诚交流,充分研讨,将交流的成果带回学校,辐射到教研组,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惠及学生的终身成长。
图4 王世东书记讲话
教研组长的分享与交流
语文组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张秀靓老师以《专题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与学方式变革中探索语文教学新途径》为题,分享了语文教研组探索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优势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发现学生优势、学校优势、学科优势和教研组优势,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激发学生成长愿望。深入理解并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质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专题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语文组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学情,探索出十几个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以教与学的方式的系统变革来重构语文课程单元的整体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图5 张秀靓老师分享
张老师分享过后,各成员校语文教研组长还分享了本校在语文学科上开展的单元教学、深度学习、基于文本的专题式研讨、课题引领下的单元教学等做法,大家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希望日后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老师们还提出,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主要还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颁布要求教师要更新理念,如何提高老师们对课标中规定的上位概念、方向、任务群解读的深度和精确度?在设计专题教学时,如何保证集合文本的质量?如何基于学生需求和特点设计任务群?如何将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量更好地匹配,如何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课内外的时间?小初衔接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接点?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感召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将课堂“盘活”?如何对新、老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唤醒教师内在潜能?
图6 张京宇老师发言
图7 陈勇宇老师发言
图8 左娜老师发言
图9 杜春焕老师发言
科大附中范先荣老师以《骨干引领下的团队建设》为题,分享了科大附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经验。范老师介绍到,科大附中数学组拥有强有力的教研力量,骨干教师的成长和示范引领是科大附中数学组的一大亮点。
数学组骨干教师积极承担了各级公开课、中高考试题研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及各类课题研究。在进修学校对口支持项目的帮助下,教师的成长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科大附中数学教研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提升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中年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希望得到集团总校的支持。
图10 范先荣老师分享
海淀进校附校吴玲玲老师以《做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践行者》为题,分享了海淀进校附校数学团队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经验。吴老师提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质上是与“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数学组通过认真研读新课标、新教材,建构单元概念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单元整体、“深度学习”框架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接下来,学校还将在知识与核心素养如何准确对接、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不留痕迹的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评估等方面继续探索。
图11 吴玲玲老师分享
随后,各成员校数学组的教研组长们展开了热烈的研讨。老师们认为,对数学学科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除此之外,高三的概念复习课如何设计、深度学习中基于单元的教学如何开展、如何基于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理解的题型、如何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所用,这些问题还将需要大家来协同探索。
图12 田军老师发言
图13 张丽苹老师发言
图14 王文革老师发言
图15 田丽华老师发言
图16 张秋芝老师发言
英语组
海淀进校附校香山分校刘昕一老师以《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为题进行了汇报。刘老师分享了英语组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并基于活动观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和学科实践活动。实践后,英语组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长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度、如何使活动的参与度更高、如何更有效地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等。
图17 刘昕一老师分享
海淀进校附小孙丽老师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深度学习单元整合实践与思考》为题,代表学校分享了英语组的思考和困惑。海淀进校附小英语组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完成了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的开发,独立完成了单元整合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帮助教师理清教学逻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面临着困惑:如何在常态课中,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单元整合教学?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这些问题还希望得到集团总校和各成员校的支持。
图18 孙丽老师分享
两位老师分享过后,各成员校的英语组老师们围绕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路径展开了讨论,介绍了本校英语教学的做法和经验。老师们在讨论中形成了共识,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英语学习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让英语做到学以致用。当前,各成员校英语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与集团总校和各成员校协同攻坚:如何更好地开展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习方式变革?如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时压缩,教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学生的实际获得?现有的师资和学习资源有限,如何更好地加强集团内部资源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图19 于淼老师发言
图20 贯三荣老师发言
图21 魏永红老师发言
图22 叶娇老师发言
教研员的分析与探讨
基于各成员校教研组长的分享与交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方式变革与教研组建设,海淀进校的领导及教研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田圆 语文教研员
1.专题教学能更突出地体现语文课程育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和任务群的基本任务,更有效指向比较阅读、专题阅读、项目式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学习方式。2.要更加强调每一个集团校自身的优势,把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发挥到相对淋漓尽致的程度,然后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比如专题学习、学科德育、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等。3.从教研转型的角度,优化“5+M+N”教师研修课程,教研员和中心组老师带队,教研中心下移到课堂,教研员上示范课,与老中青教师共同开展实践研究,共同梳理成果,共同成长。
图23 田圆老师发言
黄延林 初中教研室副主任 数学教研员
1.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数学课程改革充分体现的特别重要的变化。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要抓要点,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实施?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是老师们非常关注,一直在探索实践的问题。2.关于教研组建设,应遵循三个实施策略。 第一,规划。教研组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集团校成立之后,教研组应该制定三年或者更长的规划,在时间轴上宏观设计、具体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有目标、有实践、有评价、有成果。第二,落实。教研组建设过程中,要把工作做对,有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和考试改革方向的把握;还要把工作做实,把教研组工作和课题项目、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在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问题解决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第三,跟进。计划很重要,跟进的措施更重要,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步骤、有方法、有时间节点、有反思改进、有相应的成果输出,环环跟进,最终才能够促进教研组的成长。
图24 黄延林副主任发言
孙铁玲 英语教研室主任 英语教研员
1.观念更新。作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内的一员,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研组长,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既要在集团校共同研究的文化氛围中去提升自我,同时每位老师的教学,每所学校的教研又有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更新观念,挑战自我,让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问题聚焦。基于课程的要素,聚焦学科里最本原的问题,即整个教研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问题后开展持续合力的研究。3.机制创新。在教研组定期活动的过程中,聚焦要解决的本原问题,持续性推进需要机制和方式的创新。教研活动要以教师为本,每一个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参与者。
图25 孙铁玲主任发言
夏满 初中教研室副主任 语文教研员
1.合理确定学科教研主题。以办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学生需求与教师需求为纵向轴线,以课程理解与实施的任务为横向轴线,构建确定学科教研主题坐标系,从而合理确定学科教研主题,科学规划学科教研方案。2.积极建设学科教研文化。积极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学科教研文化,学科教研活动满足不同层级、不同个体的教师发展需要,创新学科教研机制,搭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多样化平台。
图26 夏满副主任发言
姚守梅 教研副校长
1.感受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的教研组长们具有阳光的心态和进取的勇气;每一所学校无论生源基础和规模大小如何,都有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探索;聚焦关键问题,以点带面,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全要素的研究;采取团队的力量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这是整个集团前行的法宝。2.希望 教研组学科建设要有特色发展的整体思路;教研组要聚焦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教研组建设要充分关注团队中“人”的发展。3.表态 作为教研部门,海淀进校为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成立集团内研究共同体,尊重每一个老师的经验和每一所学校的探索,在教研层面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服务。4.工作方向 对教研员来说,集团内部的学科教师研修如何纳入“N”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对教研组长来说,从角色定位上,这个群体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标准?这些是我们接下来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图27 姚守梅副校长发言
罗滨 海淀进校校长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
罗滨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的意义和价值,她认为,教研组是落实学科教学、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组织,教研组建设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1.教研组长是学校的关键人物 在学校里,教研组长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是学术带头人,是引领整个学科团队发展、解决问题让教学理念落地的关键人物,是让教师感受到成长价值和职业幸福的关键人物。2.抓课堂就是抓住了质量的关键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变革的阶段,教师如何能真正深刻理解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选择什么单元主题学习?如何去设计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抓课堂,就抓住了质量的关键。3项目破解难题是关键路径教学干部和教研组长共同发现问题,转化聚焦成专题,开发成研究项目,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实践、改进。用这种方式,凝聚力量,破解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4共同体协同发展是关键策略集团是学校发展共同体,共同体就是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改进。不同学科可以由不同学校来领航。比如海淀进校附校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是自我高水平发展的时候。
共同体要互相赋能,彼此支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唤醒和激发,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和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二是专业和支持,集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研员可有针对性地开发“M”和“N”教师研修课程,可以贴身指导和示范;三是自强和自立,学校首先要做深入的自我分析,思考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四是整合和内化,要探索各种途径引进人才和资源,通过专题研修、共同研修等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图28 罗滨校长总结讲话
现场氛围热烈,全场研讨,观点碰撞,经验交流,干货满满。研讨过后,是大家“带着问题”的深度思考,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整场研讨会的高频词是“教研组”,“研”是教研组发展的不二法则,基于课堂的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学校特色的根基。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切入点,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教师,让“研”真正发生是让“学”真正发生的关键。那么,教研组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集团的发展将是一种必然。
图29 合影留念
文:杨智君
图:王立辰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