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实验学校对学科德育内涵的深入理解,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准确把握,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3月14日下午,项目组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学科德育项目实验学校计划会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培训会。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为大家解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策略。来自项目实验校的负责人以及各实验学科核心组教师近8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研讨会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员许长明主持。
图1 培训会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解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李教授首先从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内容;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发布的重要意义。它凸显了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培育核心素养的战略目标,强调了德育及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李教授从六个方面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五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第二、要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第三、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第四、要坚持正确方向、遵循规律、协同配合、常态开展。
第五、德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李教授尤其强调课程育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要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李教授最后对德育实施策略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从实效性角度审视和评价德育实践活动。第二、要优化德育实施方式,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德育过程润物无声。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所有教师的德育意识及能力培训,为其提供更多专业成长机会。
图2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培训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员许长明交流新学期工作计划
培训过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员许长明老师与所有实验学校负责人交流了新学期项目组的重点工作。本学期学科德育工作将继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各项研究机制为保障,持续推进《学科德育指导手册》的研制,提高教师学科德育实践能力。各实验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研究的主体作用,立足学校实际主动作为,与教研员、专家组成研究共同体,深度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提炼研究成果。